朝聖興奮 聖人上身 旅客遊聖城行為古怪 現「耶路撒冷症候群」【明報專訊】聖誕節將至,以色列聖城耶路撒冷總會吸引不少旅客由世界各地而來,追尋主耶穌的足。然而,倘若大家去到聖城,見到有旅客行為飄忽,宣稱看見異象,甚至自稱是大衛王或耶穌等《聖經》人物,請不要詫異:他們可能出現「耶路撒冷症候群」(Jerusalem Syndrome)。
「Givat Shaul精神健康中心」的急症室主管卡茨(Gregory Katz)在《英國心理學雜誌》撰文,描述這種症候群的現象﹕患者當初為渴望單獨造訪耶路撒冷的心情而焦躁不安,最後到了聖城,會披起袍子說教講道起來。
自認聖母瑪利亞 披白色單講道他舉例說,一名參加聖城遊的35歲女子連續3、4天失眠後,認定自己就是聖母瑪利亞。她披起白色單步出酒店,開始宣講遠離罪惡的道理,而且持續了幾天,但之後當事人卻絲毫不記得發生過的事。
導遊格林說,2003年帶團去耶路撒冷舊城,一名19歲美籍團友自稱目睹哭牆的磚石打開,救世主彌賽亞出現。「他看到異常的事,說石牆開了,彌賽亞出現對他講話。他出現幻覺和狂亂,最後要送院」。
以色列警方也表示,多年前有位年逾60的女子,在逾越節跟旅行團遊覽耶路撒冷期間失蹤。「我們翌日在伯利恆近拉結(雅各妻子)墓發現她。她整晚獨行了大概9公里。她告訴我們,她除獲得了啟示,別的都記不起了」。
有心理學家表示,耶路撒冷症候群本身不是機能或官能失調的症候群,而是一種精神異常表現。耶路撒冷精神科醫生卡利安(Moshe Kalian)說﹕「不是耶路撒冷使他們精神異常,他們早有精神障礙,而(耶路撒冷的)愉快情緒強化了他們的行為。」
受耶路撒冷激發 多有救世使命感他表示,大部分個案的旅客腦裏均帶有救世的使命感,耶路撒冷只是激發這種行為的場景。他曾發表兩篇相關的學術文章,贅述了好一些中世紀以來耶路撒冷朝聖者古怪行為個案,而且患者的錯覺早在其他地方已開始。他寫道﹕「精神異常的旅客原不明顯的古怪行為和異常表現,在一抵達聖城那充斥其信仰軌的地理環境,便受到激發而一發不可收拾。」
26.12.07
XX症候群?
25.12.07
Serviced Apartment
最近去了一位朋友的家,但不大算是真正的一個家,因那位朋友住的是Serviced Apartment。雖然他一直極力並多次對我解釋 Serviced Apartment並不等同Hotel,但對我來說,兩者沒有大分別,只是Serviced Apartment有個廚房而已(好像有些酒店也有廚房)。對我來說,家是一個可以反映居住者性格和特色的地方,但那些Serviced Apartments,裝修傢俬物品都是已有的,一式一樣,毫無特色,有也只是該Serviced Apartment的特色而已;再者,Serviced Apartment給我的感覺只是一個給過客容身之所的地方,是一個居住者不會投放感情和時間的空間,是一個沒有「人氣」或是「人情味」的地方。
近年來這一類酒店式住宅愈來愈多,我以為只有從外地來港工作的人才會住進這種地方,但身邊認識的一些人當中,也有些是香港人居住在這種地方,也真奇怪。也許大城市就是這樣子,人來人往,繁忙但空洞,人與人甚至空間灕漫着一種疏離感,不似些小城市或是小鎮,可能很落後,但每事每物,就連空氣都帶有多一點的人情味。
20.12.07
Am I too passionate?
最近遇上點不想發生的事。在某個聯誼會認識了一個人,聯誼好幾次之後,某次他提及想看某一齣電影,那齣電影我也很想看,但可能因題材變態恐怖,身邊都沒有朋友想看,便對他說一起看好了。誰知之後那人開始對我有所暗示;根據一些他對我說的話,他甚至認為我也對他有好感;但我只當他是朋友,便對他的暗示詐作不知,也不任何回應。之後他也試過約我出去,但我已全部推卻,不敢應約。我不想因這些事情失掉一個朋友,但若是如此也沒有法子。
以前也試過有朋友誤以為我對某男生有好感,因我搞什麼活動也會邀他參加;但我從來都只當他是好友,我甚至沒有單獨和那人外出過。都不知為何別人會這麼想?是我個性太過熱情,易讓人胡思亂想嗎?但很多時候(尤其是我搞的活動)我只是較主動多接觸和照顧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尤其有些不太主動、像是悶得呆呆的人。根據我的經驗,女生比男生”快熱”,容易溶入新環境和認識新朋友;大部份時候,女生之間認識不久便已能談個興高采烈,反而很多男生就悶悶地坐在一旁。於是我便充當友誼大使,主動找他們聊聊,怎會知道有些人便會胡思亂想;再者,我也不是只找男生聊天耶!
若我肯接受男生邀請單獨外出,便等如我對他們”開綠燈”;為避免這些誤會,那我豈不只能和女生出去玩(指單對單外出)?或只能一大班人出去,但有些時候一大班人出去在安排和約實方面太費時費力,而有些時候真的難避免單對單外出,尤其是一些不是人人愛的活動。我該怎辦才好?
14.12.07
重蹈覆轍
剛轉了新工不久,新工工作量比舊工的少很多,也較集中(做展覽籌備);但壓力絕不比舊工少。原因是老闆與父親有關係,也可以說,我是靠關係得到這份工,雖然並不是我找工,是工找我。
以前已有一次經驗,那時候的我還小,有些事情處理得不夠圓滑,甚至為父親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很怕今次又會出現問題,尤其是一方面父親對我老闆說有什麼事情他會幫我解決,但當我有問題問他他又不太耐煩回答,我不希望事情弄不好,而且我做的是父親的展覽,事事更加不能馬虎。真是左右做人難。
原來也想做回老本行,自由自在,責任不太大又人工好,假期又多。但這位老闆給我機會,不試試不甘心。
只好硬着頭皮幹,再看看形勢如何定下一步。
7.12.07
期待
一切尚言之過早,腦袋叫自己冷靜冷靜冷靜,不要輕易就豁出去;但心卻按捺不住,早已飛到老遠。
這就是轉了一份沒有以前般忙的公司的代價嗎?
深呼吸,集中精神,努力工作!
23.11.07
非常期待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音樂:是從Musical來的,音樂有點怪怪,但很有趣!
演員:有我非常欣賞的Johnny Depp,演技派Alan Rickman,還有Helena Bonham Carter;細看主要演員表,尚有一位叫Timothy Spall的演員,也是Harry Potter中其中一名演員,怎麼好像把Harry Potter般了過來一樣?
導演:怪傑Tim Burton
至於服裝佈景似乎也不錯!
最驚喜的是Johnney Depp會唱歌!真令人期待!
官方網站: http://www.sweeneytoddmovie.com/
14.11.07
結婚
由於妹妹的襯家是個有點"規模"也較傳統的家族,婚未結,未來奶奶已急不及待要張羅這張羅那,要阿爺買座房子給他們,又要妹妹給婚後快生仔,還說結婚生仔阿爺有大利是封。妹妹和他們關係一直很好,但也被未來奶奶的攻勢弄得有點不知所措。
上星期天一家人去喝茶,妹妹便又喋喋不休說未來奶奶選不選到房子,又想她結婚後不工作生孩子,但她又想工作暫不生仔這些事情。想不到之後爸爸說的一席話,又令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爸爸對妹妹說:「你先搞清楚,結婚還結婚,生仔還生仔。」妹妹便又回答說:「對呀!我已和男朋友講明,結婚後我先要習慣新生活,還有我要工作,之後才談生仔。仔不是不生,但至少要結婚後兩年之後啦!」「還有阿爺又買間屋給我們,好似有些壓力想我們快些生仔。」接着又嘮嘮叨叨的又說了一大堆話。
爸爸見妹妹不太明白他的說話,待她說個夠之後,接着問了個很突兀的問題:「那我問你,若阿爺不買棟房子給你們倆,你還會和他結婚嗎?」一問,妹妹立刻靜了下來;我心暗想:「老爸怎麼這麼大膽,問個非常嚴重也危險的問題。」雖說是嚴重和危險,但也卻是最重要的問題。可能見妹妹被嚇呆了,又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意思,爸爸便進一步解釋:「結婚當然會牽涉到兩家人,阿爺送間房子給你們作結婚禮物當然好,但你不用將送房子看成是利誘你們做什麼,或是交換條件混為一談。說到底結婚是你們兩個人的事,你要想清楚是否有房子沒有房子也會嫁他。」言下之意,其實是問個最基本的問題--你愛不愛這個人。若愛他的,無論如何也會嫁他。妹妹想了想,似乎弄個清楚明白了,便爽朗的答了:「當然啦!」一家人便又繼續開開心心的吃點心。
******
最近看了不少文章評論香港男女價值觀及兩性關係的問題,當然也包括了擇偶和結婚等等。不少人在這題目上都在評另一性別的各樣條件,例如行為、外表、學識、職業等等等等有什麼不足,與自己相不相襯,但卻似乎忘了最重要的東西--愛。沒有愛,就算那人行為、外表、學識、職業有多好,這種原因產生的婚姻只會是一個可悲的婚姻。
在這物質掛帥,身邊又充滿種種聲音的社會,真的很易令人迷失。幸好爸爸的話提醒了我!
6.11.07
改名
在想寫什麼在Blog的說明一欄時,查了一下「蠻」字的意思,有些有趣的發現。
家人和一些與我很親近的人都會叫我做「蠻蠻」,因叫「阿蠻」會很難發音,又難聽得清楚。原來「蠻蠻」是一個辭語,意思有三:
- 一種雌雄並翅雙飛的鳥。見「比翼鳥」條。
- 神話傳說中的水怪。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里,至剛山之尾,洛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蠻蠻,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
- 狀聲詞。形容鳥鳴聲。唐˙張籍˙登樓寄胡家兄弟詩:「獨上西樓盡日閒,林煙演漾鳥蠻蠻」。
除了第二點之外,也還真浪漫!(我可不想成為一隻水怪!)但若說蠻蠻是一種雌雄並翅雙飛的鳥,那我的名字可不吉利了!一雙蠻蠻「除」了一隻蠻蠻之後還剩什麼?就是剩下一隻蠻蠻!那不是說我要孤獨一世?又或是說我的命運會是像一雙被拆散的比翼鳥?不!那我不如做一隻水怪算了!不過,向好的方面看,若說本來有三隻蠻蠻,除了一隻多餘的,便剩下一雙,可以雙宿雙棲,不會有第三者,那也蠻好!
經常有人問,為何爸爸會給我起了這麼一個名字,也不妨順道在此說說。其實很簡單:蠻者,順也。
我的Blog改得不好不要緊,但老爸幫我改名還是要小心點,那可關乎我的終身幸福!
(以上內容純屬無聊)
(謝謝VC的建議,但蠻人蠻語的意思似乎也正面不了那裏去,一會變成了另一個港女Blog就不好啦!)
31.10.07
Show後後遺症
29.10.07
我們不需要通識教育課
故事發生在五六十年代,大口茱去了一間全英國最優秀的女子大學任教藝術史。那間學校的女孩子絕頂聰明,讀書成績超卓,畢業後不是嫁給名門望族便是達官貴人。上第一堂藝術史課,大口茱便被那班女學生嚇倒,因所有學生都已將整年要教的課程記得滾瓜爛熟。
第二堂,她轉了個方式開始課堂;課室牆壁打了是一張屬於課程以內的畫的幻燈片,要學生分析那張畫和說出自己的觀感。幸而那班學生不似香港不太敢發言的學生,很快地學生已被她成功地引導,去討論藝術的幾個重要、也極受爭議的課題:什麼是藝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
其餘的劇情不多講了,有興趣可租該片來看看。
言歸正傳,為什麼香港教育要設一科通識教育?留意一下明報有關通識教育的專欄,便會發現這科通識教育的課程沒有特定的課程範圍,學校可自行決定專題研究;即是說,任何東西,時事政治社會民生宗教藝術人文科學,也可成為課程範圍。而課程目的「旨在培養學生作為知識份子,具備思維能力和意向,以理解人類及現代社會所關心的問題。通識教育注重全人教育,而非專家培訓。」目標在引導學生「拓展廣闊的知識視野,認識不同學科的理念和價值;提升對人類共同關心問題的觸覺;建立判斷力及價值觀;理解不同學科之間的關聯和融匯發展的可能,以及發掘終生學習的潛力。」
若是這樣,我有點不解,為什麼要特設通識教育一科來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意向,而不是將這種獨立思考模式的訓練滲進他們日常己在上的課堂之中,令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有critical mind去思考?
不去談現在的老師有沒有足夠能力和開放態度去應付,現在這樣做根本起不了大作用,因學生在大部份時間還是不被鼓勵去多思多想,而要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模式、智性和積極性並不是那一星期一兩課的通識教育便能做得到,而是靠整個學習和教育風氣,再加上日常生活的種種,包括家庭慢慢累積。西方有一點比中國好的是,他們普遍沒有中國人這麼重的尊卑觀念,長輩不一定是權威〈其實是很多中國人搞不清有疑問並不等如不敬的問題〉,因此便容易有一個較開放也自然的環境去進行討論和思考;這一分鐘,爸爸可以和兒子對選戈爾還是希殊做下任美國總統爭論得面紅耳赤,下一分鐘,他們可以對某場英超足球的戰局安排討論得興高采烈。
我認為,香港不需要通識教育「課」,而是提供一個像設立通識教育目的的意旨所講,能夠引導學生「建立判斷力及價值觀」,「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意向」的學習環境。
******
最愛還是大口茱帶她的學生去Studio看畫的那一幕。當木箱蓋”嘭”的一聲倒在地上,那張比人還要高的Jackson Pollock巨畫展現在眼前,那種震撼力就像我到芝加哥的Art Institute,第一次親眼看見不少名畫的感覺一模一樣,世界突然停頓了,胸口透不過氣來。
27.10.07
權力與腐化
有了權力,便可以更容易說服別人;
可以更容易說服別人,便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有了更大的影響力,便能更快更容易達成某些目的;
可以更快更容易達成某些目的,便會令自己有(或開始自以為有)更大的權力。
有了更大的權力,便更容易說服更難說服的人;
可以更容易說服更難說服的人,便會有更大的影響力,
有了更大的影響力,便能更快更容易達成某些更難達成的目的;
當能更快更容易達成某些更難達成的目的,便會令自己有(或自以為有)更大的權力。
當有了(或自以為有)更大的權力,能說服很多本來很難說服,甚至本來沒有機會給自己接觸,更惶論說服他什麼的人;漸漸地,勝利沖昏頭腦,自以為成了權威。自以為成了權威,說話容易大大聲夾惡,無論那是對還是錯,是道理還是歪理。
就像駕賽車一樣,速度和快感令腎上腺素不斷上升,令人像沾了排毒隱般不斷追求更快的速度。因習慣了運用權力而得到的方便、好處和更大的權力,頭腦漸漸被權力腐化,變得不能自拔,回不了頭;稍遇阻滯或不滿便心浮氣燥,急不及待運用權力,妄顧遊戲規則,以便更快更容易達成某些目的。
也對,有截徑為什麼要走普通路?腐化不要緊,最重要的是權力在手。
18.10.07
生活投資
看上星期Hong Kong Magazine一篇麥玲玲的訪問,訪問中她大談男女價值觀和處理兩性關係,有一點對女性看待感情問題的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她說:
A balanced life is a happy life. There are several supporting columns in buildings so the whole structure won't fall when one column crumbles. So it is too with life: there should be more than one focus to make it balanced - but women just don't get it.
Men, unlike women, do not put all their bets on a relationship - they develop careers, a social life, and hobbies. They can get through the day happily without a woman. To Women, without a man is equivalent to a life in hell.
可能很多女性還是太受小時候看的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等故事的影響,還是女性潛意識上都總希望自己有一天會被白馬王子所救,成為公主,從此然後便無憂無慮快活地靠男人生活;我身邊還是有不少女性朋友都存有這種思想。
這種學麥玲玲所講的將全盤賭注在押在一個地方的做法,無論是工作也好,感情也好,不講這樣做好或不好,就是風險太大,結果會是All or nothing。但若太過分散投資,結果又會變成回報率低,應該如何是好?還是要靈活投資,見哪方勢好便投資多一點點?
作為一個現代人,事業感情家庭生活都要兼顧得好,真的不容易。不過以我個人經驗,男女感情是一項頗高風險的投資,而我不是個很有冒險勇氣和頭腦的人,因此近幾年來都是投資在事業或家人身上,風險較低但回報穩定並有向上揚機會。(若給老爸看到一定氣死!)
5.10.07
大解放!
22.9.07
從巴伐洛堤到消閒文化評論文章(三)
記得早在九十年代,有一個叫做「今夜不設防」笑談風月式的節目,由倪匡、黃霑及蔡欄主持,我覺得那便是現在很多明星化作家或是我所說的「文化人」的借鏡始祖;在那之前,作家就是作家,很少會拋頭露面,更惶論是上電視,鮮有利用大眾媒介或以不同方法去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按:有朋友說最早應是林燕妮,但我的最早記憶就是倪匡)
但現在很多作家,或是有些不是作家為職業但寫書的人(最多是那些藝人出書寫減肥之類),他們或是其經理人或公司都很懂得市場學,利用不同方法去增加自己的曝光率和知名度,作家可從中強化或豐富自己的形象,而那些藝人亦可藉此升格。對著作銷量有沒有正面影響不得而知了,但以現在世界轉變迅速的年代,若不時時保持曝光率,不消數個月,人們都已把他們忘記,那如何保住自己的數個專欄地盤,還有背後最重要的社會影響力?作家可是沒有了專欄就等如人沒了張嘴,歌手沒了咪高峰,除非你是巴伐洛堤不用用咪高峰唱歌。
我不是說作家就要像一個學者般躲在自己的書桌寫寫寫,但當若某些作家將自己包裝成一個學究者或是專家的時候,我對他們文章的期望也很自然大大的提高。但近年來見不少這種作家的文章都流於東拼西湊,執人口水尾,炒冷飯,沒有精闢獨到的見解,淪落為一般消閒式的所謂文化評論文章,是我不忍目睹的。又或者這是市場學的錯誤策略,或是我個人的錯誤閱讀和理解,則不得而知了。
19.9.07
從巴伐洛堤到消閒文化評論文章(二)
「歌劇院不只是一個城市誇耀財富和權勢的地標,還是上流社會的交際場所。」我絕對也非常同意這一點。其實不只是歌劇,很多其他的活動,無論是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運動或是其他活動,參與的人也從來不會單純是欣賞該活動,或我應該說是,單純欣賞該活動或真的懂該活動的人不會很多。例如看足球,有多少是真正的足球專家會去看足球比賽?有的都走了去當教練或在成為球場上比賽的球員了!觀眾十居其九都是因為賭波,湊熱鬧或當開派對才去看的啦!社會活動不論商業藝術都是如此;因此,我再重覆一點,人們是否透過「那些越趨流行的「popera」演唱會 (也就是以唱歌劇的方法去唱流行歌曲)去顯示自己也有品味」,完完全全不值得梁先生給予這麼大反應;況且,文化界中也有不少人表面是在做學問或研究或為社會作有建設的批評,實質卻是另一碼子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文化界打滾多年,觀人觀事甚微的梁先生怕且不會不懂這一點吧!那些拿着點錢去買品味的人,完任不值得梁先生把他們放在眼內,不如藉自己在文壇及社會的影響力清洗一下淤血,更能造福人群。
從這篇文章,我反而看到現今本地不少文化界人士,比那巴氏的經理人更懂得如何費盡心思地包裝和宣傳自己,用的技巧也更高明(因至少他們都是玩弄文字的高手)。
(明天再續)
18.9.07
從巴伐洛堤到消閒文化評論文章(一)
一位朋友知道我是個歌劇愛好者,今天傳來了一段載自都市日報的文章,想知道我有什麼看法;也好,便又寫寫我的觀感。
以下是該篇文章:
〈http://news.readmetro.com.hk//news.php?startDate=17092007&newscat=21&newsid=53179〉
兵器譜:布爾喬亞的偽裝趣味
撰文:梁文道巴伐洛堤當然是個偉大的男高音,他的聲音圓潤宏亮,輕輕鬆鬆地就能從腳底把一股力量提上來,在高音的領域 G瀟灑無比地遊走飛翔。然而他的成功,至少有一半是現代音樂工業 G公關炒作的功勞。永遠都在宣稱古典音樂已死的「末日派」樂評家諾曼.萊布列希(Norman Lebrecht),就曾在其名著《誰殺了古典音樂》 G頭無情地揭露了巴氏的經理人如何費盡心思地包裝他、宣傳他。
七十年代,巴伐洛堤曾經在一次演出 G唱出了唐尼采第《軍中女郎》第二幕中難度極高的九個連續的高音C,成為一時佳話。坦白講,雖然不容易,但這也絕非其他男高音做不到的事;巴伐洛堤真正厲害的地方不在於他做得到,而在於他做得妙,一氣呵成,飄逸且精準,彷彿呼吸般容易。
於是他的經理人就為他取了一個非常俗氣卻又很能嚇到外行人的 號:「高音C之王」。久而久之,以訛傳訛,如今有些媒體竟以為這是巴伐洛堤的專利,似乎除他之外,世上便沒有第二個男人能唱到這麼高了。
對於沒有多少歌劇經驗的群眾來講,甚麼叫做唱得輕鬆唱得準,他們未必知道;但甚麼叫做音域寬廣,他們卻是曉得的。
所以巴伐洛堤就變成了一個用歌喉玩雜技的藝人,不管他唱甚麼,也不管他的唱法變得有多油腔滑調,更不管他有沒有使用麥克風犯了正統聲樂的大忌,大家還是喜歡他崇拜他。一個人可以從來沒聽過歌劇,但照樣花高價去捧他的場;一個人也可以毫不認識歌唱的藝術,但照樣人云亦云地稱巴氏為歌王。
「真正」樂迷透過貶視巴伐洛堤的晚年演出證明自己內行,一般聽眾則透過參加巴德那些越趨流行的「popera」演唱會(也就是以唱歌劇的方法去唱流行歌曲)去顯示自己也有品味,這其實是同一塊硬幣的兩面。為甚麼是巴伐洛堤這麼一位男高音,而非一個鋼琴家或者指揮家,成了最富有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演繹者呢?答案繫於歌劇的 質。
歌劇本來就是一種十分布爾喬亞的藝術,比起一般的純器樂,它有通俗易懂的劇情,華貴的舞台,盛大的陣容,極盡視聽之娛。
所以從一開始,它就被許多嚴肅的學者和教士貶斥,視之為墮落的藝術。巧的是,歌劇史上也真不乏誘惑者的角色,從唐喬望尼、夜后、美狄亞、杜蘭朵、卡門、露露一直到莎樂美,歌劇從來就有一種獨特的誘惑,仿如海妖賽倫的歌聲,把紳士淑女和想當紳士淑女的人一一吸引到劇院 G去。
歌劇院不只是一個城市誇耀財富和權勢的地標,還是上流社會的交際場所。可是要入其門,卻又不甚困難,難怪聽歌劇成了身份的象徵,彰顯品味的途徑。
或許歌劇今天式微了,不過能和它沾上邊還是好的。在許多人看來,同樣是聽流行悅耳的曲子,與其看普通一位流行歌星去唱經典金曲,何不欣賞穿 騜P尾服的男高音那種很「藝術」的版本呢?
這也恰好說明了為甚麼那些樣貌不錯、名字帶點拉丁味而歌喉明顯受過訓練的小伙子現在會大受歡迎,他們裝腔作勢的流行曲就等於是十九世紀末的意大利歌劇,同是文化品味的符號。在這股浪潮之前,自然會有一批樂迷跑出來撥亂反正,在「假品味」中間堅持真正的「藝術」。
聰明又文筆了得的梁先生,在寫這段文章時已先給自己加上一個不能給攻破的防護網:因為若你批評他對歌劇認識的膚淺,那便會墜進他筆下的「證明自己內行、在『假品味』中間堅持真正的『藝術』」的「『真正』樂迷」;若你不覺得他認為(其實是諾曼.萊布列希認為吧)經傳媒包裝下,歌劇演變成另一回事的現象,覺得那些popera沒有不妥,甚至幾好聽,便又淪為以歌劇為途徑以達到「身份的象徵,彰顯品味」的、「假品味」浪潮下的一員。因此,無論如何,梁先生也會是最終勝利者和專家。
反正無論如何我也會淪為二者之一,那我不妨豁出去,分別從「真正」樂迷和「假品味」人兩面談談我的愚見。
首先,最令我見笑的就是「巴伐洛堤變成了一個用歌喉玩雜技的藝人,不管他唱甚麼,也不管他的唱法變得有多油腔滑調,更不管他有沒有使用麥克風犯了正統聲樂的大忌」。歌劇在某程度上的而且確是「用歌喉玩雜技」,因不少歌曲(尤其是抒情調),都是給歌者用來顯示(甚至賣弄)其歌唱技巧和造詣之高,而歌唱技巧和造詣是最重要的因素,令到歌中的感情能否夠恰當地傳達,讓觀眾感受得到。有些歌曲或歌劇,甚至是作曲家為某歌唱家度身訂做,因為那些難度極高的歌曲所需的技巧,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就算是職業歌唱家)。梁先生似乎對巴伐洛堤「用歌喉玩雜技」甚為不滿,但歌劇就是這麼一回事,和「玩雜技」沒有太大分別,但這種「雜技」和真的雜技一樣,不是人人玩得到。
至於說「更不管他有沒有使用麥克風犯了正統聲樂的大忌」,唱歌劇不使用麥克風是眾所周知。我不知道巴伐洛堤是否曾在正式的歌劇院裡演出時使用過麥克風;若是,我也只能慨嘆巴伐洛堤的不專業(但若真的如此,相信他早已不能在歌劇界立足了);但若梁先生只憑看巴伐洛堤在世界盃或Pavarotti & Friends,甚至是他在香港會展使用麥克風的演出,便批評他「犯了正統聲樂的大忌」,那梁先生真的徹徹底底錯怪了巴伐洛堤,也暴露了自己對歌劇認識的程度的淺薄。正統聲樂和唱流行曲的分別在於,前者透過學習聲樂理論和技巧,用自己身體作為擴音器,將響亮而有穿透力的聲音傳送出去;而流行曲的歌唱則依賴麥克風和機器的擴音器以傳送聲音。但在一個容納五千多人,又不是特別為古典音樂演出而建築的場地,或是比政府大球場還要大,再加上是open space,聲音沒有牆壁或其他東西可供反射/圍住的地方,我相信連中國民間傳說十兄弟中的大口九,也不得不使用麥克風傳聲。
「與其看普通一位流行歌星去唱經典金曲,何不欣賞穿 騜P尾服的男高音那種很「藝術」的版本呢?」「這也恰好說明了為甚麼那些樣貌不錯、名字帶點拉丁味而歌喉明顯受過訓練的小伙子現在會大受歡迎,他們裝腔作勢的流行曲就等於是十九世紀末的意大利歌劇,同是文化品味的符號。」梁先生批評社會對歌劇的觀點的時候,也自跌進這個自設「偽裝趣味」的觀點中。一,有少數貴族、有錢人或皇帝可能會為了顯示自己的品味(或錢財)而投資歌劇,但古時意大利歌劇並不是文化品味的符號,只是古時的流行曲,是一種日常娛樂消費選擇而已;只不過,古時的平民(不是貴族和有錢人,便多是農民或奴隸這兩極)並沒有能力/自由享受出外作娛樂消費,而貴族和有錢人的這類娛樂消費選擇並不多。或許梁先生錯覺貴族、有錢人的娛樂便等如有文化品味吧,這也難怪,畢竟這種觀念是千秋萬世流傳下來,而貴族和有錢人無論是在古代或是現代,都非常懂得「裝腔作勢」,讓人覺得他們品味特別高;幸好,今天社會有不少「文化評論人」拆穿他們的「假品味」,並撥亂反正,告訴我們什麼是「真品味」。
(明天待續)
12.8.07
私隠
先旨聲明,我並沒有任何貶意,只是對一些觀察到的現象覺得很有趣。現在很多人都有寫Blog,當然也包括我一些朋友;有時候覺得閱讀他們的blog,比我與他們見面聊天,更能讓我了解他們,又或者是令我發現一些平時沒有留意到他們的地方,或是他們不太會面對面跟我說的東西和想法。有時意外地去了一些人的Blog,讀讀他們寫的東西,雖然我不認識那個人,但他已很立體在我的腦海出現。
還有很多其他的網上玩意,例如交友網站 friendster, facebook等等,或是youtube,都有很多人將自己生活的一點一滴、愛好、愛情狀況等等一一公諸於世,毫不吝嗇。何來私隠之有?
剛剛有朋友對我訴苦說,現在的人都很機警和保留,永遠知不清楚身邊的人想什麼,也很難認識到真朋友。不如試試到那些網站找找看,說不定會有大發現:同一個人,網上認識到的他,也許比從現實中認識到的更真實。
8.8.07
看《清明上河圖》
因守衛說沒有太多人排隊,首先便和爸爸走了去看「只限看五分鐘」,明朝仇英款的《臨清明上河圖卷》。其實真的沒有什麼好看,就如爸爸說的,整張畫卷已太古舊,黑沉沉的,細節都看不清楚;唯一佩服的是,畫繪畫得非常精緻(我反而對畫旁的印章較有興趣)。
看展覽的另一部份,由一位現代畫家臨摹張擇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圖卷》時,身旁有一些參觀的人喃喃地說:「還是原作好看。原作的繒畫技巧高。」雖只能從圖片看過原作,但我看則不然。若說歷史價值和原創性,那無可厚非,張擇端的一定是最好;但若單純地考慮作品好不好看,我覺得那張臨摹作品一定比張擇端的原作好看,至少我看得清楚,畫的顏色也較鮮艷多樣和有層次;再說繪畫技巧,現代人吸取了這麼多前人經驗,繪畫技巧怎會不比古人高?再加上現代紙張、顏料、筆墨等等什麼都比古代先進,畫怎會差?但若說畫有沒有味道,那則是另一回事。
看這類作品,我覺得實際上它們歷史價值往往遠超過其藝術價值,有時甚至會懷疑它們的藝術價值是否被誇大了〈不過這個展覽的作品撇除都是黃黃灰灰之外,的而且確是滿好看的,尤其是書法〉。就如最近香港回歸十週年,報章報導某大畫家畫了一張不知多大的油畫作品,上面滿是中港的政要,說其藝術價值很高云云,看得我冒冷汗。
這是展覽中一張我非常喜歡的書法作品:元朝趙孟頫的《行書二贊二圖詩卷》
******
可能這些畫都離現代太遠,不是不欣賞,但我就是沒有太大感覺和共鳴,看書法好些;說到底,我還是喜歡近代藝術。
******
忽發奇想,不如建議大陸政府找個地方,建一個《清明上河圖》的主題公園,讓《清明上河圖卷》重現,相信既可帶動旅遊事業,增加就業機會,又可以令更多人認識中國古代歷史經濟民生建築藝術各樣各樣,經濟旅遊文化教育都照顧到,好過將外國的amusement part帶入中國!中國人還是要做好中國的事情好!
6.8.07
聲樂熱身練習
言歸正傳,上星期我又上了寶貴的一課。老師問我,已學了這麼多不同的熱身練習〈即爬音階,dmsdsmd那些〉,平時如何開始練歌和最喜歡哪個練習。我便答她通常都是從唱半音階練習開始,接著便直接跳去我最喜歡的練習(還有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跟著上課錄音練)。她便解釋這樣是不行的,我已過了八級聲樂,是時候學習如何獨立,還有有智慧地利用熱身練習自我幫助每次歌唱訓練。她說人每天的身體狀態都不同,有時很好,有時不好,有時甚至很差,因此不可能每次都做相同的熱身練習。熱身練習應該是Tailor Made的,為了自己的身體狀況而調整,也要根據自己準備要練習的歌曲而調整;情況就如吃講究的西餐一樣,吃牛排要用適當的紅酒配合。若不根據自己身體狀況選擇熱身練習,硬是死練某些練習,除了難令自己身體熱好身,亦會因自己經常練不好而灰心,甚至放棄。
其實每次上課老師也會根據將要學唱的歌給我不同的練習,例如當天要唱一首常大調小調轉來轉去的歌,在熱身練習時她已會將這加入練習中,好讓我先適應習慣;但一直沒有為意自己每次練歌時也要思考如斯「執藥」。聽她一席話,茅塞頓開!這個星期就要開始這樣練習,還有好好了解自己的身體這個樂器,這是身為一個歌唱者的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
5.8.07
書法的將來
上個星期和爸爸去了香港藝術館看《清明上河圖》的展覽。我看的是展覽的第二部份,張擇端的那張已沒機會看到。最深印象的不是那張《清明上河圖》,反而是那些書法。
看到蘇東坡的書法真跡,心裡有點點失望。中學時讀他的詞《念奴嬌》,氣勢磅礡,還有《定風波》,多麼瀟灑。我總愛將他與李白相比,若說李白是唐代風流人物代表,那宋朝一定非蘇東坡莫屬;蘇東坡需沒有李白般狂放,但瀟灑才情,我相信是不相伯仲的。看他的書法《行書治平帖卷》,字體秀麗行筆流暢,但字裡行間卻絲毫沒有那種瀟灑的氣質,反而帶有點點拘謹。向爸爸說我失望,他說我看的是書札,是古時人的家書,因此字體不會太表現自我;而我看的令外部份作品,則是文人閒情逸緻時所作,因而較有味趣亦有更強烈的個人風格。
之後和爸爸去吃午飯時,我慨嘆說,古人的字都那麼好,無論將誰帶來現在,他的書法也一定成為藝術精品,現在的作家,連原子筆字都寫得歪歪斜斜不漂亮。我又說,寫字書信給別人是一種尊重,有了電腦之後,工作時我連Compliments都是用電腦打印的,就是怕人覺得我用手寫不夠尊重。現在的人都不多寫字了,不知道十年或二十年之後,還會有人用手寫字嗎?那書法豈不是沒有將來?爸爸沒有正面回答些什麼,只說了句:「人類自從有了電腦之後,似乎想將所有東西都壓縮成小塊,好像準備可以隨時撤離地球,將所有東西拿上月球般。」
我愛藝術愛音樂愛古老的東西,也許就是從這些東西,我感受到”人”。當所有東西都經機械化、電腦化之後,所有東西都變得冷冰冰毫無人性,怪不得連人都變得更冷漠。真希望快些再來一次文藝復興,讓人都停下來好好再下發現一下人本身已是多麼的美妙。
22.7.07
意大利人
最近因朋友Eva介紹,認識了一位在香港居住的意大利男士Alberto。和Alberto一直只有在MSN交談,直到昨天晚上和朋友外出,他也在,才真正開始好好認識和與他傾談,還有見識意大利人的熱情和浪漫。
Alberto真的浪漫,說的滿是甜言蜜語,說得那麼不經意,又不會令人聽到覺得不自然。整個晚上,Eva和我還有幾個女孩子,全都成為他的Daring(我相信這是他的口頭禪)。我開玩笑地對他說,身邊所有女子他都叫作Daring,若他喊一聲Daring,我們都不知他想叫那位,不如將叫作Daring 1號,Daring 2號,以免混亂;誰知他竟回答:「怎可以這樣,你們全都是我的Daring 1號。」出入開門都先讓女孩子先行。當我懶洋洋地坐在張半躺椅上,他走過來蹲下,細語問我累不累之後,輕輕親吻一下我的額頭;或到了Eva和我和他吃消夜時,帶點累意的他說:「我的靈魂迷失了。」問他為何(其實也大概估到他會答什麼),帶着充滿真誠眼神,他說:「和你們兩位一起,教我的靈魂如何能不迷失?」
認識了意大利人Alberto,令我明白為何很多女孩子都對法國或意大利人有充滿幻想,他們彷彿是為愛情而生的動物,嘴巴說的都是哄女孩子的說話,有他們在,空氣中充滿了愛意。怪不得不少歌劇中的女子都會被那些花心情聖哄得團團轉,又要生要死。若我沒有接觸過意大利文化,思想也單純一點,怕真的會被他迷惑。香港的男孩子,好好向意大利人學習吧!
13.7.07
《哈利波特》第七集結局--Harry Potter must die!
關於《哈利波特》第七集結局--「哪兩個主角會死?」這個問題,坊間有很多傳聞;很多波特迷都不希望也不認為哈利波特會死;有的說榮恩和妙麗會為哈利犧牲。懶散和閱讀英文緩慢的我,書第六集尚未看完,不能分析他們的推測有多大可能性;但今晚看了電影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之後,靈機一動,我大膽推測,結局是-- 哈利波特和佛地魔都會死!
都是受佛家思想影響,當我看到電影末,Malfoy的父親欲從Harry手中奪去預言水晶球給Voldemort之時,Harry聽到的預言是:Neither can live...while the other survives",再加上之前劇情部份說Harry與Voldemort的心可以互通,令我想到佛家「非一非異」、「互相依存」等等道理。Harry 和Voldemort的關係不正正是這樣嗎?
說真的,除了作者不讓他死之外(死了沒戲唱),還有撇除Voldemort想招攬他成魔道中人的原因之外,以Voldemort的魔力和智慧,若真的要殺Harry,怕且Harry有九條命也不夠死。為什麼死不了?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一廂情願的原因了。
還記得本集電影其中一個重要的sub-topic就是Harry對自己有所懷疑,他害怕自己骨子裏其實是和Voldemort一樣,都是邪惡的人;其中一幕他的教父Sirus更因此開解他:「每個人都有好和壞的一面,只要你知道要做好」;到片末,Voldemort欲上Harry身,但Harry內心正念與Voldemort的邪念苦苦交戰,最後還是邪不能勝正,Voldemort上不了身逃走了。這不也是佛家道理?(看《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一:成為情緒的主人》)
再說,沒有正義的Harry就沒有邪惡的Voldemort,沒有Voldemort也就造就不了Harry的傳奇性,Harry需與Voldemort水火不容,但他們的關係卻又是如此千絲萬縷,互相依賴存在。所謂「水清則無魚」,但正常童話故事如何都要導人向善;正邪要平衡,我一心覺得,當這兩個極端人物都不再存在的時候,Harry Potter的世界便能有最接近現實和大自然的秩序。而這也不失是一個合情合理、令人難忘的結局,對吧!
若以這個方向推論,再加上世上偉大文學作品大多皆悲劇收場的道理,哈利迷,你們的Harry一定要成為犧牲品!
******
已不對「哈利會不會死?」這個問題感到興趣,可能是他死亡機率太高的關係吧!反而對他會如何死有點興趣。很快就會知道了!
29.6.07
只看數字不看質素的中國
這幾個月來,每天坐巴士上下班,總會看到巴士電視上播放一個名為「回歸答問」的短片。短片內容如其名,都是與回歸有關;猶記得在這之前有一類似短片,好像是叫作「神州答問」,兩者都是SELL中國如何如何好。看以下有關該短片的介紹:
節目以短訊形式報導有關中港兩地各式有關回歸的種種資訊,取材方面包括:經濟、文化、民生、社會等消息。而在每則資訊之前亦會加上一條點題式的問題,觀眾只透過每集短短15秒,即可以更深入真切認識這十年間,香港回歸歷程的種種變化,藉以達到國民教育的效果。
HARDSELL不是問題,我也覺得香港人需要國民教育,但有一點令我疑惑的是,無論是經濟、文化、民生、社會等等範疇,所有的答案,都只是用數字/數量去標榜祖國如何進步如何好。這令我想起民革的時候全民大煉鋼,人們為了達成數字目標,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家裡有什麼都給拿去煉鋼,最終煉出來的都是爛銅爛鐵。從那些短片的資料,我只感到這和大煉鋼沒有什麼分別。說每年人均生產總值上升了多少巴仙、公安換新制服要做多少萬套、什麼文化演出又用了幾千萬元......一切只用數字交代。質素呢?沒有相關資料。
也許對才開始掘起的中國來說,最能令他們引以為傲,就是這些數字,可惜也只有這些表面數字;就如那些內地暴發戶一樣,他們關心的和可以用來逞威的,也只是些數字;說遠些,看內地大導演張君和陳君,漸漸也沾染了這些習氣,拍的電影吹噓如何千軍萬馬、又用了多少億投資,衣服佈景極盡華美,我只覺得是矯揉造作用錢堆砌雕琢,卻沒有靈魂;真懷念他們的舊電影。
對!中國是地大物博,一人給你一塊錢也有十三億,那又如何?那只顯示到中國人文化水平低和沒有深度;很多東西不是可以用數字來衝量的,國家政府做事應以人為本出發。只希望有一天能在這些國民教育的片段中看到國家講解用了什麼方法去改善人民生活質素,小孩人人有書讀,沒有勞工被剝削,窮人老人有政府照顧,而不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時,我就真的可以從心引我的國家為傲。
27.6.07
最新沈迷玩意 - Facebook
愛上它的原因有幾個:
(一)很多朋友都新加入了,大家都熱烘烘地玩,很有趣和熱鬧!
(二)它的介面非常好用,而且十分之Powerful!可以用它來搞派對和邀請人等等,還有很多ad-ons等等.
(三)最愛它的相片分享功能;只要你找到任何有自己樣子的相片,tag了自己之後,無論那張相片是誰上載的,在被tag者個人檔案的相片集中都會顯示該張相片。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那些非自己上載的相片不能分類,於是會有點亂亂的.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精心和頭腦,能最有效地運用資源,亦減少了不同人都上檔同一張相片的問題,從而減少伺服器用作儲存的空間。
朋友們,快快加入我的網絡啦!
25.6.07
我應該和妻子還是愛人一起?
晚上一友人又再對我講起她爸爸的婚外情,我實在沒有辦法也不懂如何幫助她,一直只能默默地聽她訴苦。這令我想起一行禪師在禪修營回答過的一個問題。當日有一位匿名男子發問,問題大概是這樣的:「我是一位已有太太和兒女的丈夫。大約半年多時,我重遇我的初戀情人,那時她不能和我一起,但現在她能和我一起了;我愛我的太太,又愛我的初戀情人,很想和好一起,我應該如何做?」
還記得禪師聽到這個問題之後,仰望了良久,才慢慢回答。禪師的回答的大意是這樣的,他說:
當你遇上了真愛,便會明白,當你能令身邊的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真愛的愛不再單純是個人的而是互相影響的。一個家庭裡面,若父親不開心,母親也會不開心;兒女看見父母受苦,他們也會受苦。
所有念頭(好的壞的)都有它的種子。一段婚姻關係裡面,雙方都要負責任。細心想想,為何你們會讓背叛的種子在你們的婚姻關係裡成長?而你們卻忽略了去灌溉你們愛的種子?若說你和初戀情人這段關係,偷偷摸摸的,這種從背叛和恐懼中建立的關係,再成長下去,也不健康。
最後,禪師建議那人不應再繼續那段不健康的關係,他應該離開他的初戀情人,回到妻子和自己的家庭,好好修補這段婚姻和這個家庭。
******
現在太多人鬧離婚、搞婚外情了,那些人不知是喜歡跟潮流還是現在的人都少了忍耐力了,我則覺得是,他們不尊重婚姻、不愛承擔責任、也不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可能電視和電影結婚場面看得多,對那幾句結婚誓詞只有「很容易說」、「聽到背熟了」的感覺吧!但這可是說簡單,但卻責任遠大的事。
一行禪師說他希望有日成立一個機構,讓想結婚的人修習如何受和相處等等;修習一年後,若他們能畢業才可以結婚。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子!
有時候想想,很多時候當自己做某些事情一段日子之後,便會忘記當初為什麼會想去做,和熱情動力所在。禪修令我漸漸學會嘗試尋這些「根」,將自己的心回歸起點;當然,有時候還是會失敗;不過,至少我學會在做決定之前多想想,不要意氣用事。
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都被批評不愛負責任、自私,是否因為受他們的父母親下的種子所影響?作為父母的,想想你們給你們的小孩什麼樣的身教!
7.6.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三:生與死(補充)
HOLISTIC HONG KONG
http://www.holistichongkong.com/current-issue/article-interfaith-thich-nhat-hahn.php
(但該文字記錄似乎並未完整,期待中!)
5.6.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三:生與死
有很多人都很關心,人死後會怎麼樣?禪師說,若我們不了解生是什麼一回事,就不能知道死後又是怎麼的一回事。因此他先要說說什麼是生。
非一非異
從前,有一滴生活在河流的小水點,它看見天上的一片雲很漂亮;它心裡也想,若它能成為那片美麗的雲就好了。小水點於是沿着河流追呀追,一直追隨着那片雲。誰知不久,下了一場大雨,雨點滴滴灑入河流;天空再放晴的時候,小水點追隨的那片雲已消失不見。小水點於是為了這件事傷心不已。
一行禪師說,若小水點能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天上那片美麗的雲,並不是消失不見了,它只是在雨後成為了河流的一部份。而當它能了解雲只是以另外一個方式存在,它便不再需要為那片消失不見的雲而哀傷。
小水點覺察了這一點,不再哀傷;天氣放晴後,大陽的照射令它變成了蒸汽,蒸汽升上天空變成了美麗的雲;小水點這時明白到,原來它自己也是雲。它在天空向下望,見到地上的河流,更笑對河流打個招呼:你好!另外的一個我!
小水點心裡很快樂,享受着這個旅程;它不再執着自己想成為一片雲或是其他東西,因為它知道,無論是天上的雲、地上的河流或是海中的水,都是它的一部份。
禪師說,只要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雲,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天上的雲和河流的水,還有世上很多東西,都有着雲的本質。下次當你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對它說:「雲兒呀!我知道你就藏在這冰淇淋裡面!我是知道的。」然後吃掉這片雲。
非來非去
響起一下磬聲,大家都調整呼吸之後,一行禪師從口袋拿了一個火柴盒出來;然後他又從火柴盒中拿了一根火柴出來,並說一般人這個時候看不見火,但當你修行,學習細心靜觀,這時便已覺察到火的存在,因為一切令火可以展現的條件:氧氣、燃料和製造火的工具都已具備;只消用手把火柴往火柴盒的邊緣一擦,火便會展現出來。
禪師對着火柴盒說:「火兒呀!我知道你已存在在這盒子裡面,我現在便將你展現出來!」說罷,他便將把火柴往火柴盒的邊緣一擦,火便在火柴的頂端緩緩地燒着。禈師說,火可以燒很久,只要能使它出現的展現的條件具足,若是缺乏氧氣、燃料任何一方,火便會熄滅。
過了一會,禪師呼的一聲把火吹熄,笑說:我吹這一口氣也是一個條件,只是對火不利的條件,因此它熄滅了。但火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火並沒有消失,它只是因為沒有具是的條件,不再以火的形象展現,它已化成了一縷輕煙,二氧化碳,還有灰燼。這時一行禪師更道,火兒對他說:「只要一切因緣成就,我便會展現。」還有,若你細心觀察火,這一刻的火和剛剛一刻的火不同;就算它們的樣子很相似,這一秒的氧氣已不是那一秒的氧氣,而這一秒的燃料也已不是那一秒的燃料。因此火無時無刻都在生和滅,生和死互相依存。
非有非無
人們常說生日快樂,但細心想想,是否你誕生的一天就是你從無到有的一天呢?其實當你從誕生來到世界的前十個月,早已在母親的肚子裡生活了十個月;再想,你又是否在那之前便是不存在的、虛無的?其實早在母親受孕之前,你便已在母親和父親的體內存在了很多年。
那麼,究竟我們應把生日訂在什麼時候?究竟是你初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你從母親肚子裡受孕的那一刻?還是更早?禪師打趣說,與其說Happy Birthday,不如說Happy Continuous Day。因你是你父親、母親和列祖列宗的一個延續。
禪師說,有一位他的弟子,想為他安排他的身後事;那弟子希望在禪師圓寂之後,將他的骨灰放在寺廟的壇上,並掛上一個寫有類似「一行禪師在此圓寂」句子的牌子,讓人供奉。禪師說,若我們細心想想,當那天來臨,我是不是死了?不再存在了?
透過深心靜觀,便會覺察到沒有存在,也沒有不存在;存在只是一個意念。生死、同異也都只是意念。當我們不再被這些意念困住,便不需要再為存在不存在而悲;明白了生和死,我們不需要再為死而懼怕,因為世事都是無常,我們會更加珍惜當下活着的每一刻。
禪師望一望所有在場參加講座的人,繼續講那弟子為他安排後事的事情,說他不會死了、不再存在了,因為他明白到,無論是今天在場的所有人,或是所有聽過他的人,都會有他的存在。至於有關那牌子的事,禪師更幽一默,建議應該寫:「這裡面什麼也沒有。」
******
三天的禪修營隨着這個講座完結,想不到本來只是抱着「我想靜一下」的心態參加的我,得到的教導和收獲卻是畢生受用。衷心感謝因緣,讓我遇上一行禪師還有梅村的僧團,令我不再為對生命迷茫。
還有很多禪修營其間的一行禪師還有僧團的教導未有寫下,相信要幾段後補文章才寫得完。唉呀!
******
有關這次講座的主題生與死,其實都已包含在一行禪師著的《你可以不怕死》,有心人可買本看看,好比聽他的一席話。
4.6.07
不殺生
尤記得禪修營的其中一個晚上的分組討論中,其中一位組員問我組的法師:你們僧侶說不殺生,但植物也有生命,那不也算是殺生嗎?還有當我們走路,有很多時候都會在不知情之下踩死一些小昆蟲,那修行「不殺生」根本可說是不可能的事。那怎麼辦?
先不寫那時法師的回答,我在蘋果日報星期六的副刊看到區樂民寫的專欄文章,可透露一二。
一個和尚因病入院,住院期間,染上了疥瘡,那是皮膚的寄生蟲,患者痕癢難當,整夜不能熟睡。
「這個病是可治癒的,」我蠻有信心地對和尚說:「除了臉部,全身塗一次藥水,過一星期多塗一次,並以高溫處理衣物,便可殺掉那些可惡的寄生蟲 。」「殺掉寄生蟲?」和尚有點遲疑。
我想起佛家最反對殺生,但現實是若不殺掉寄生蟲,疾病不可能治癒。「如果不醫治,有甚麼結果?」和尚滿懷慈悲心。「你不會因此死亡,」我如實道:「但會一直痕癢下去,並且把病傳給他人。」「如果我獨居深山,」和尚又問:「就不會傳染別人了,對嗎?」「對,」我點頭說:「但你就不能向人宣揚佛法,普渡眾生。那不是更大的損失嗎?」
最後,和尚誠心誦經,接受治療。生命中總有取捨,不能每次都兩全其美。
「取捨」兩字,正是那時法師回答的重心所在。守五戒中不殺生的精神,其實是想人們能夠對其他生物受苦有敏悅的察覺,並盡量將受苦減到最少。法師舉例說,他知道P&G這公司不好的地方,但身為僧侶的他,由於沒有多少錢,因價錢便宜,在取捨下,他唯有選擇買P&G出產的牙膏,而不去買那些環保或是Organic的牙膏。
他又說,無論是守不殺生或是處理其他事情,都是關於你如何「選擇」;生命也是一樣,是你自己選擇如何活出你的生命。不要想一步登天,而是容許自己慢慢地進步,當可以作出選擇的時候,懂得去做適當的選擇。
30.5.07
終於真正放下了...
還記得上次見他是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那時見到他,心裡還是有點忐忑不安,當然表面上裝作很不在意很鎮定,還很悠然自得的樣子。不過事後真的需要好一陣子來調整心情,大概我心裡還是有點介懷吧!
今天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之下碰上他,其實還是他向我打招呼,否則我也不知道他在場。奇怪的,今次見到他的時候,心裡任何異樣的感覺也沒有;不覺得忐忑,也不難受,可以說是「心如止水」,很平靜。那一刻,我知道,我終於真正放下他了。面前這個人只是一個我曾認識過的人,他現在甚至連我的朋友也不是,因為當你碰上一個很久不見的朋友,心情應該很興奮才對。他還問我近來可好,在什麼地方工作等等;我的心思卻在期待地拆着那封不知是誰人寄給我的掛號信。(忘記了要實踐「談話禪」,真不專心)
寄完信,踏出郵局,心情非常舒泰,我很高興的笑了,心裡由衷的感謝一行禪師,是他開示了我,教我放下過去,還有好好鍛鍊自己的心和控制情緒。
還胡思亂想若將來遇到他不知會怎樣?我想我以後都不需要再想了。我不要再被過去牽引,或是被不可知的將來拉着走。我會快樂地活在當下。
29.5.07
茶禪
茶禪的規矩不多,只是無論斟茶或是派食物,都是一傳一的方式進行。首先,和給你斟茶的人互相敬一個禮,斟茶後,再互相敬一個禮,接過茶壺;然後和將會為他斟茶的人互相敬一個禮,再給他斟茶。
所有人都有了茶之後,便有一位組員和大家分享。他說中國是禮義之邦,而佛教起源於亞洲,怎麼現在反而要外國人反過來教我們這些禮節(因法師是外國人)?
之後,又有另一位組員和大家分享一個笑話。
有一位喇嘛、一位和尚和一位神父在同一條船上渡河,他們聊天;喇嘛說:「我前幾天和達賴喇嘛見過面,拍了張合照,給你們看看吧!」但相片留了在岸邊,而船又剛離了岸,於是喇嘛便使出他的「水上飄」輕功,幾步便跳回上岸;拿了照片,便又以輕功返回船上。這時,和尚便說:「我早前見過星雲法師,也拍了張合照,給你們看看吧!」相片又是留了在岸邊,於是和尚又使出和喇嘛一般的輕功,不消一會便跳回上岸;拿了照片,又返回船上。神父心想:「怎麼他們倆的輕功都這麼利害!」
這時,到神父說:「我上年見過教宗保祿六世,也和他拍了張合照,給你們看看吧!」相片都是留了在岸邊,這時船已離岸愈來愈遠,這時神父心想:「怎麼辦,我都不懂輕功!」卻又不甘輸給喇嘛和和尚,便祈禱:「神呀快顯靈幫幫我吧!」祈完禱便"Boom"的一聲跳了落水;但他並沒有得到神的幫助,一下水便往下沈,於是他便游回上船。上了船,神父心裡不服氣,便再祈禱,祈完禱便又"Boom"的一聲跳落水;結果他一下水便又往下沈。這時,在船上看着在水中苦苦掙扎的神父的喇嘛及和尚,便俏俏地問對方:「是不是要讓他知道一下我們剛剛踏回上岸的石頭在水中的什麼位置?」
大家聽後,包括和我們一起的法師,都笑個不停。
過了一會,僧侶和大家分享一首歌,是以上笑話的延續。
The rain, it falls on everyone. No discrimination.
The sun, it shines on everyone. No discrimination.
My heart, belongs to everyone. No discrimination.
唱"No discrimination"的時候,大家要手指指向對方,非常有趣。
想想公平這東西,很多人常常說世界如何不公平,但細心想想,在生老病死四方面,天是公平的;老生常談,無論你多富有、多有權力,都不能避免生老病死;有錢人頂多在生病時能有較好的治療,可以把生命延長一點;去打人胎素使把青春留久一點;死時可能會舒服一點。我寧願活得好,活得長不太重要。
佛學的禪是很有趣和公平的,不論你貧富、長幼、有無學識,只要你懂得活在當下,你便享受到平靜與快樂。No discrimination。
******
後記:
回想起以前在日航接受訓練的時候,曾上了一節「茶道」。那時不太懂茶道是什麼,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日本的什麼道什麼道,例如書道、劍道;我只記得弄一杯茶要非常久的時間,禮節又多,跪得兩腿都發麻了,茶還未弄好,因此到茶弄好了,可以喝的時候,心裡實在不太享受。
到現在才領悟到,日本人比中國人都更懂得禪,細想,其實很多日本人的生活各精神都滲透了禪味。雖聰明靈巧但不集中又事事求快的中國人,真應該去學學禪。
28.5.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二:愛
昨天一行禪師講過,情緒只是一場風暴,若我們懂得如何不受情緒支配,冷靜下來,很多事情便能尋求解決。第二天,他開示我們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無常和無我
世事是無常的,當我們能夠覺察這一點,面對自己所愛的人,因他們做了某些事情令自己憤怒,試想想:「人生是無常的,今天和你一起的人明天可能已不在」又或是「大家三百年後都會在那兒?」你便會發現人生的無常;再細想自己在當下能夠和面前的這個人一起,那是多麼美妙的事;這樣子,你肚內的氣便已消減一大半。
很多家庭的父子都有不和,有的互不理睬,或互相憎恨;有的孩子甚至會想,自己和父親是兩個個體,和父親沒有任何關係。禪師說,父與子不是同一個人,但也不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兒子是父親的延續,而父親是兒子的過去。能夠覺察這一點,便能體會到無我,所以父子不應該互相憎恨,因為若你憎恨對方,便是和自己過不去。
愛在當下
禪師又分享一個經驗。一次梅村的講座中,他向在場的人說,曾有一個父親聽了他的講座,想去找回他多年前趕走了的兒子,但卻發現兒子那時已自殺死了;生命是無常的,因此不要因憤怒令你忘記當下,否則愛也可能會來不及。當時在場的一個父親,聽了這個父親的遭遇之後,當晚便駕車趕返自己的家,要與自己的兒子和好。
原來這位父親和兒子,雖住在同一屋簷下,但互不理睬、不與對方說任何話已有兩年。那晚父親回到家裡,見到兒子還在看電視;他不知道應該說什麼話去與兒子和好,便只走過去擁抱着兒子;開始時兒子感到很不自在,想掙扎;但當父親繼續緊緊攬着他,不需任何言語,兒子便己明白父親的意思。
翌日早上,母親起床走到廚房,見到倆父子和好如初,他們還滔滔不絕地和對方談話,就像是他們從來沒有不理睬對方一樣;母親的心也寬慰了,因她已為了倆父子的不和痛苦了很久。
憎恨只會令人受苦
憎恨一個人,不但另對方受苦,自己也會受苦,亦會令身邊的人受苦。就像上面的故事,倆父子的不和,除了令他們倆受苦,連母親也會一起受苦。因此我們更要學懂愛。
給自己時間去培育愛
有一個很有錢的商人,他的兒子快生日了,他問兒子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兒子卻答不了;因為兒子知道,爸爸的錢可以買下所有東西,但他最想要的禮物卻只是和他的爸爸一起;但他知道爸爸實在太忙了,因此一直沒有說出來。後來爸爸得知兒子最想要的原來是和自己一起,便下定決心要多陪伴兒子。
世事無常,愛也無常,因此愛是需要不停栽培加以延續。若我們不讓自己有時間,又如何能去栽培愛?
愛所有的人
禪師曾經為了一宗新聞感到很難過,一個海盜強姦並殺了一名女子。但當他以那海盜的角度細想,便覺察到,那海盜會做出這種行為,很可能是沒有人教他向善;他很可能因為年幼得不到母親的照顧,或是有什麼經歷,才成就他今天會做出這種行為。若他心裡的善得到栽培,便不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世上不是人人都「善」,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很難去愛一個有「不善」的人;有的人和行為善,但言語不善;有的人的行為不善,但言語善;有的人心和言行都不善;甚至有時,心和言行都善的人,我們都覺得很難去愛。但我們要常常以善去想別人,人們不善,只是他們的善被蒙蔽或是未得到栽培。
(這天佛法講座的內容我不是記得太好,希望沒有寫錯,但我相信很多網上有關一行禪師的報導或文章都有相關的資料)
27.5.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一:成為情緒的主人
煩惱即菩提
一行禪師說,佛教認為正面和負面的情緒都是自己的一部份,而它們並不是對立的;我們不需要怨恨、懊惱或是逃避自己的負面情緒。要了解到愛與恨或其他情緒都是有機的;若不懂得處理愛,愛會變成其他東西,或是變成恨;相反而言,若懂得去處理恨,則可將恨轉化成愛。因此有佛語說:「煩惱即菩提」。
我們需要的,是學習以正念幫助負面情緒,或是說,如何將負面的情緒轉化成正面的情緒。
找令你生氣的他幫忙!
很多人被別人弄得生氣時,不懂得如何去處理,他們往往被憤怒的情緒操控失去了理性,於是「火上加油」(憤怒加上不冷靜的情緒),他們可能痛罵對方或乾脆不理對方,總之做出一些會令雙方關係被破壞,而自己將來會後悔的事。
當人生別人的氣(尤其是自己親密的人)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隔離,不讓對方接近,於是事情往往得不到解決。其實我們應該好好暫時冷靜一下,若過了一些時候(也不要太久!)仍然因對方所做的事感到憤怒,便應找對方幫忙。一利禪師給大家一個很多人都用過而有效的方法:寫一條字條給令你憤怒的人,內容可以是:
“親愛的:我很生氣,而我想讓你知道。我已盡了最大努力,請你幫幫我。”
這樣做,不單令對方知道你因他令你憤怒而受苦,他亦會得知你已嘗試去處理這種情緒;當他知道你是冷靜和開放的,你和他便能真正地開始去處理這件事。
影子父親
禪師講了一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上憤怒,不要把自己隔離,而是要找人幫助的重要性。
在越南,有一個女子和一男子結了婚;才剛結了婚,男子便因國家打仗而離開新婚的妻子。一去便好幾年,音訊全焦,他甚至連妻子懷了孩子也不知道;妻子困苦地獨力把孩子養大。
孩子已長大,有幾歲了。有一天,男子終於打完仗回來,兩夫妻再重聚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妻子將這回來的男子介紹給孩子,說他便是他的爸爸,孩子卻怎也不肯叫他做爸爸。
有一天,兩夫妻和孩子三人去市場買東西。男子在妻子走開買東西的時候,問孩子為什麼不肯叫他做爸爸。孩子對他說:「我已有了爸爸,我的爸爸不是你這個樣子!」男子聽後大怒,一心認為妻子趁他不在的時候背叛了他。在妻子買完東西回來之後,他不再對她笑,也不再對她說任何話。
自此之後,丈夫每晚外出喝酒尋歡,不再理妻子;妻子不明白丈夫為何在那天買東西之後便性情大變,對她不瞅不睬;她傷心欲絕;某天,她走到一條橋上跳河自盡死了。
妻子死後,丈夫回到家裡。有一晚,當他點起廳中的油燈時,孩子對他說:「看!這便是我的爸爸!」孩子的手指向牆上的影子。
憤怒常因妄念而起
原來,孩子在學校常常被人取笑沒爸爸,妻子為了安撫孩子,但又不知如何向年幼的他解釋父親打仗的事;一天晚上,她看見牆上的油燈反映自己的影子,心生一念,便指着牆上的影子,對孩子說:「看!這便是你的爸爸!」她自己因丈夫不在,很孤獨,漸漸便也將影子當作是自己的丈夫,每晚望着牆上的影子,和它談話,也常常在影子前哭起來。
若這對夫妻懂得用禪師所講方法,便不會有這個悲哀的故事發生。若丈夫不是借酒消愁來逃避,而肯問妻子一句:「孩子說有第二個爸爸,我聽後很憤怒,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又或是,妻子不要獨自哀傷,肯問丈夫一句:「我不明白,自那天和你到市場買東西後,你便對我不瞅不睬,我因此很傷心,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
很多的憤怒,都是因我們看不清事情的真相,或因妄念而起。
情緒只是一場風暴
禪師比喻,情緒其實只是一場風暴。若我們在風暴中看看被風吹的大樹,看它的頂部,我們往往以為那棵樹會受不了風暴的吹襲,因樹葉和樹枝都被吹得左搖右擺,似快要倒了一般。但當我們去注視一下樹的幹和根部,便會發覺其實那棵樹並的情況並不是那麼壞,樹幹是有點擺動,但它的根還是緊緊地紥在地上,它能活下去的。
人就和大樹一樣,當我們受到情緒風暴吹襲的時候,常常以為自己會活不了,甚至有人想要去自殺;但只要我們不被情緒所埋沒,將自己的注意力帶回自己的呼吸(也即是樹的根部),便會發覺情緒和風暴一樣,它只會停留一會兒,它始終會走。
情緒是無常的
有句古老話:「你永遠不能夠踏在相同的河上。」世事都是無常的,包括所有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是生命中的一部份;當你察覺到快樂是無常的,便知道要好好找出快樂的種子,細心去栽培它;也要找出憤怒的源頭,砍斷它,不讓憤怒的種子生長。
若有人有長期抑鬱或是患上抑鬱症,便要好好檢視自己的過去,自己做了什麼事情,去栽培抑鬱的種子發芽生長到這麼一個地步。
聽完第一節的佛法講座,我的心寬慰了一點:不要懊惱自己煩躁和憤怒等等負面的情緒,要接受它們是我的一部份,但也要學習如何好好去處理它們。
延伸閱讀:一行禪師著作《你可以不生氣》,橡樹林文化出版
20.5.07
第一天的早課:坐禪、行禪和用餐禪
不知是否昨天入營時天氣太熱,約我的負責人讓我等了個多兩個小時才出現,那義工工作太忙亂(我是負責入營登記的),再加上不知為何母親總是常常黏著我、和我說話似的,心情有點煩悶不樂。也好,反正要練習止語(noble silence),而我也不太想和任何人說話,不用找任何藉口。
到了大禮堂,坐了一會,一行禪師便來到和眾人一起坐禪。坐禪時,僧團的一人教所有人如何注意自己的出息、入息,例如:Breathing in, I aware my body; Breathing out, I relax my body. Aware my body, relax. 要緩緩地吸入和呼出。每隔一會,會敲響一下磬鍾,好讓你再一次集中你的呼吸。
坐了約半小時,便開始行禪。行禪時不要想任何東西,只要注意呼吸和走的每一步,放鬆和放緩腳步,感覺每一腳步和大地接觸,就像在親吻大地一樣。最好能做到一吸一步,一呼一步。終於平時只須用10分鐘便走完的路,走了一小時才完成。
才剛完成,媽媽便已走過來與我分享剛才的所見所感,我卻繼續遵守止語(noble silence)直到早餐之後的規條。
吃飯的時候,要止語,並且要慢慢地吃,好讓你以正念進食,並且細細地咀嚼和享受你的食物。磬鐘有時候會響起一下,當聽到鐘聲時,所有人都要停止正在做的東西,集中自己的呼吸。其實情景蠻有趣的,就像當你正在看一齣戲的時候,按了一下pause,所有人便立即凝固了。
吃過早餐,便返回大禮堂上第一次的佛法講座。
19.5.07
學愛
其中大部份的東西和我在禪修營時聽過的差不多,那些留待我稍後才寫吧!但今晚禪師所提及的一件事卻令我深深被感動,也引起我沈思。
一行禪師說每年他都會邀請一班巴勒斯坦和一班以色列人到法國梅村去禪修。眾所周知,這兩個國家的種族仇恨已有多年,也是一件很難得到解決的事。
那些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初到梅村,因對對方都抱有怨憤和懷疑,不肯和對方接觸。透過佛法講座和修習,第一個星期,他們學懂什麼是愛和應該如何去愛和體諒別人;第二個星期,他們學會靜心聆聽(deep listening)和愛語(love speech),這兩個重要元素能幫助他們如何去實踐愛;當兩個種族的人都學會了,他們互相講出/分享自己種族的痛苦,這時他們發覺對方受的苦竟和自己的一模一樣!到了第三個星期,因他們都了解和體諒對方的痛苦,他們不再視對方為敵人而是朋友,當他們行禪時更可與對方手牽手同行。
世上大部份人都希望世界和平,但為何世界至今還是不和平?就以中國和日本來作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至今己過了超過70年,兩國之間表面似乎是友好,但久不久又不快的記憶又總會被一些人和事情泛起,令兩國不快和爭拗。這是因為大家都不懂如何去愛和體諒別人,還是種族間都太自私和太多誤解?又是否應為這對與錯繼續爭執下去?還是學禪師所講,不應被過去的痛苦帶到今天來,而應該放下?
看最近一個報導,一行禪師之前在越南舉行了一次大型弘法活動,來幫助因越戰而被痛苦煎熬多年的人解除痛苦;無論是越戰的受害者,其家人,甚至是那時出戰的美軍,都因而解除和放下了多年的痛苦。身為越南人的一行禪師,和越南政府允許這次活動的舉行,越南和越南的人民,他們的心是寬大的;當他們能放下那悲慘的過去的時候,他們同時也釋放了自己。
如果所有國家都能做到寬容和體諒,那世界真的會和平了。不知中國有沒有這樣寬宏的心?
16.5.07
覺醒禪修營
沒有抱着太大的期望去參加這次退修,至於參加的原因有數個,第一,為了養傷。工作上的勞碌常令我無論身或是心,都感覺筋疲力竭,非常想好好休息、治療一下。第二,一直想參加這類禪修活動,但卻苦無門路,知道今次香港有這個活動,而更是可信賴的機構主辦,想也不想便報了名參加。第三,知道一行禪師是佛教的代表人物,他這次香港之旅更被宣傳為他最後一次來港(因他年事已高),這次機會更是可一不可再;再加上我那一點點「追名牌」的心態,便成就了這次退修。
這次經驗真的是難能可貴,令我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畢生受用;短短幾天和一行禪師的梅村的僧團和其他參加者一起的修習,不但令我身心都感覺煥然一新,更如禪修營的名稱「覺醒」,透過這次修習,我真的覺醒過來了,甚至可以說,我重生了。
幾天的修習,我重新學坐、學走路、學吃飯、學喝荼、學睡覺、學說話和聆聽,和最基本,卻也最重要的一環--學呼吸。都是些聽很簡單容易,做卻很難的事。除此之外,還有徹徹底底改變我,一行禪師的佛法講座。它不單改變了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也解決了一些已埋藏在我心裡多年,我不願去面對,或是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和心結;它也教曉我如何處理個人情緒和人際關係等等問題。
很想一下子將這幾天的所學所聽所感都統統記下來,但真的有太多要寫了;我會盡量將我記得的都寫下,不過這將要花好幾天的時間。但我可先用其中一首退修中學到梅村的歌來形容我此時此刻的心境: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I have dropped my worries,
Nowhere to go, nothing to do, no longer in a hurry.
Happiness is here and now, I have dropped my worries,
somewhere to go, something to do, but no longer hurry.
10.5.07
剎那間的失落
有時自己真的給自己氣死,想要或一定要記得的東西會忘記(例如工作上的事,或是我寫下一句時想了很久才記得的的「瑣」字);這些無無謂謂的瑣碎事(有人可能會對我說不要這樣說;以前可能不是無無謂謂,但現在是什麼也沒相干)明明應該是會不記得的了,突然又在腦海中浮現!我的RAM,只要記工作的事已不太夠用的了嘛!可惡!
幸好,不是心痛,只是有點失落而已;睡一覺,明天又再被工作撕裂腦袋一整天,甚麼也再不記得。
4.5.07
工作狂
明明應該有很多私人事情要處理,也千萬個不願意在假期的時候返公司上班;但當假期快來了,心裡總記着還有什麼未完成;預計到似乎沒有什麼事情忙的時候,總會爭扎,反正假期也沒有什麼事情可作,不如返工?到真的要開OT,很是不想,但做着做着又會不想走。這是什麼心態?
每晚睡覺,閉上眼睛,很自然地又會想明天要處理什麼事情,又有什麼事快到死線之類;總之腦袋一刻不得安寧。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但我又真不想工作變成我生活的大部份,除了工作,還是工作,何苦?不過,閒着沒有什麼可幹,倒不如忙死算罷!也許我還未成為工作狂,但就是要忙忙忙,才覺得有意義罷?
30.4.07
不開發太空 人類沒將來?
霍金在飛行前表示,若人類不開發太空,恐怕再沒將來。「我相信讓部分人類在地球以外長期定居,對人類未來繼續繁衍極其重要。純粹倚靠政府緩慢、昂貴、保守的太空計劃,這似乎難以實行。」
他說﹕「全球生物正面臨愈來愈嚴重的絕種危機,全球暖化、核戰、基因工程製造病毒等,都可能令全球生物滅絕,人類為求生存,長遠之計就是移民太空。」
支持航天業引入私人企業
他認為航天業要引入私人企業,減低成本,才可長遠開發太空。他希望向大眾推介太空旅遊,這正是航天業首個大眾市場,而無重飛行就是邁向此方向的首步,未來人類可望開發太空資源,展開太空殖民。
問到可信會否遇上高等外星生物?霍金直言希望外太空存在有智慧生物,但「現時並沒有明顯證據」。
免費招待霍金 增飛行公司知名度
霍金今次無重飛行,絕對成了「零重力」公司的生招牌,該公司至今已接載2500名旅客享受90分鐘的無重飛行,今次免費招待霍金,有利該公司在全球爭取知名度。公司總裁戴曼迪斯曾表示,只要霍金能完成1次歷時30秒的無重飛行,已算是成功,最終霍金輕易完成8次無重體驗,超額完成。
霍金去年公開表示,夢想赴太空旅行後,維珍老闆布蘭森已首肯贊助。當維珍的太空之旅於09年起行,兩人將結伴展開旅程。
為什麼人類要移民太空?因為「全球生物正面臨愈來愈嚴重的絕種危機,全球暖化、核戰、基因工程製造病毒等,都可能令全球生物滅絕,人類為求生存,長遠之計就是移民太空。」
人類破壞地球還不夠?地球被破壞了,不再適合居住之後還想去其他星球繼續進行破壞?宇宙若真有外星人,而我就是那些外星人的話,我知道地球人有這樣的想法的話,一定伸張正義,立即捉走霍金,並乾脆殺死所有地球人,免得他們真的入侵其他星球;不然污染了整個太陽系、銀河系什至是宇宙那怎辦?不過以人類身體本身的局限,也似乎沒有這個能耐。
沒有人類之前,其他物種的存亡都是大自然的安排,但人類的出現和進化卻是直接間接令不少其他生物絕種。就算人類有一天滅絕,也是因自己做成,活該!可憐的是其他地球生物卻沒有選擇,通通成為人類的陪葬品。
也許科學家就是這樣子,永遠只向前看、去Explore現在沒有的東西;我卻覺得,與其開發新大陸,不如好好想想如何保護已擁有的東西:減少生態破壞,令地球可以循環生息。人類為求生存,長遠之計不是移民太空,而是學會愛惜地球和大自然,令其他生物都能共享這個本應充滿生命力的美麗星球。
26.4.07
X重奏
晚上拿了本法國五月的小冊子來翻閱,看見一個七重奏的節目,翻開後一頁,是相同節目的英文介紹。看看該節目名稱,原來七重奏的英文是Septet。真有趣!無聊心作祟之下,便去找找重奏的英文。
獨奏(沒有一重奏這回事) Solo
二重奏 Duo
三重奏 Trio
四重奏 Quartet
五重奏 Quintet
六重奏 Sestet
七重奏 Septet
八重奏 Octet
九重奏 Notet
找到十重奏,十重奏似乎是沒有英文了;再有也可能變得沒有意義了,否則可以有十一重奏、十二重奏......不過若說是大合奏也未合適,總覺得要有二三十人才算得上。再說,這些什麼什麼重奏的結尾都是"Tet",不知是源於什麼語言呢?某些字的前半部,也好似和英文的月份有些關係。
18.4.07
一些關於印度的事......
印度女性的傳統服飾是Sari(我以前還誤以為它和Salong是一樣的東西),其實Sari只是一匹布,但奇妙之處就是只需要一些”摟摟搭搭”的技巧,便可將一匹布變成服飾;而在印度,這種服飾的款式至少有幾十種之多,有裙有褲甚至是裙褲!可惜我在網上找到有教穿Sari的網站,都只提供同一兩款方法;也有些網站提供不少當地婦女穿著不同款式的Sari的圖片,但我亦未能光光從看相片便知道如何弄那種款式。
星期日和EVA走了去尖沙咀重慶大廈,想去買一些印度飾物;不是印度人的是否有星期日不辦公的習慣,很多店子都沒有開;印度飾物買不到,胡里胡塗去了一間DVD店,胡亂買了幾隻Bollywood DVD;也不是真的亂買一通的,其中一齣是 Aishwarya Rai 演的片子;自看了她演的The Mistress of Spice,我便被她那比天仙還要美的美貌深深吸引住,真不相信人間可以有美如斯。回家看了,發覺除了劇情有點老套之外,電影竟是出奇地好看!接近三小時的片也不覺得很長,但令我有點驚愕的是,印度人是非常的傳統/守舊,比中國人更甚,更有非常重的階級觀念!
無論如何,我對異國的情意結又被挑起了,努力找找香港有什麼地方有有趣的印度東西啦!有興趣參加這個"印度之夜"的人,留個言給我!
12.4.07
大熊
其實第一次看大熊的相片時相信牠還只是一隻小熊(就是側面那張照片啦!希望我朋友不介意我未經她同意便拿了這張相片來用);喜歡牠的原因,除了牠的樣子精神奕奕,充滿朝氣,笑咪咪的之外,更愛牠的毛色分明,黑的黑,白的白,啡的啡,實在很MAN!加上牠的脚掌都是雪雪白白的,就似戴了手套一樣!可愛得很!
上星期天終於有機會讓我見見這位”夢中情人”,之前也有了心理預備大熊會是一隻很大很大的狗,但估不到真的見了牠之後,心裡還是會有種”嘩!牠真是大得很”的感覺。(牠比大隻的金毛尋回犬還要大一截!)
朋友讓我帶着牠,我初時不太敢,因怕會變成牠帶我行街;後來變得不太想,因為當牠不聽話跟你走的時候,你要用盡九牛二虎之力,"Chok"一下牠的頸箍,而聽我的朋友說,大熊的頸箍是特製的,大力"Chok"的時候牠會感到痛,否則牠便不會乖乖聽話。幸好,大熊還不算是頑皮。
帶牠去散步的地方,那天來了很多狗,有二十多隻,有大有小,什麼種類也有。最有趣的是只觀察牠們短短個多兩個小時,便已能掌握牠們的性格。大熊其實非常懶惰,別人拋波給牠追,若那個波飛得遠一點,牠都不去接,近的也是施施然地踱步去拾。但當牠發現可能有人會派食物(對!只是可能),牠便已呼的一聲衝了過去!
看那些大狗小狗走來走去,我過了一個非常開心的下午。
******
初時我誤以為大熊是”大雄”,問朋友為何會改了這樣奇怪的一個名字,細問之下才知道”大雄”其實是”大熊”,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大熊像一隻大熊般大,才得此名。
順道提提,我在中學時也養過一隻很可愛的黑色曲架狗。每天早上醒來,牠會把鼻子伏在床沿望着我(因牠不夠高)。還記得牠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家裡又不太能負擔牠的醫護費;那時打散工一有錢剩下來,便帶牠去看醫生。到最後牠太老又多病,媽媽硬要我送了牠去SPCA,我哭了好幾天。若那時我已有正式工作便好了,至少可讓牠活得舒服也長一點。至今仍非常遺憾沒能陪牠終老。
真的很喜歡狗,希望有一天我有能力也有時間去養一隻。現在唯有玩玩別人的來”解渴”;還有待工作上了軌道,我便會去找個狗義工來做做!
11.4.07
人生馬戲團
有些人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破壞大自然,不尊重其他生命,逆天而行;片段中反映馬戲團的一些事實,是其中一個”漂亮”的示範。那些野生動物本應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但在人類的”悉心栽培”之下,牠們被訓練從事馬戲團表演的工作,而那些動作根本不適合牠們去做,以換取一個只足夠讓牠們轉身的狹小鐵籠居住,老了沒用便被人遺棄、拍賣甚至是射殺。
聽上去好像是很殘忍,但轉個方向想一想,人類何嘗不是這樣對待自己;最可笑的是,那些動物是沒有法子,被人類迫害捉了去綁上腳鐐工作;但人類沒有被別人鎖着,卻是心甘情願地被鎖,甚至是自己製造枷鎖去鎖住自己。
一直都覺得其實人真的非常醜惡,也很虛偽,連動物都不如。記得多年前曾看過Blaise Pascal 的名言,”我認識人愈多,我愈喜歡狗。” 那時愛煞這個句子,至今沒變。
我相信因果論,大自然將會報復人類對它做成的破壞,而天總有一天會懲罰人類的所作所為;但似乎在那天來臨之前,人類已被自己製造的東西--農藥、激素、催生劑、藥物、加工食物和用品、假東西......毒得死光光!
7.4.07
My Dream Guy
30.3.07
TANGO
上了三課,Tango的步法其實不是太複雜和難記,卻難在掌握”感覺”。Tango的好玩之處就是步法並沒有一套固定的法則,可隨時隨地變化,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步會是什麼(當然,學習的時候又不會這麼虛無縹緲,毫無章法,否則學一輩子也不會學得懂)。因此,便非常依靠”感覺”,是向前踏、向後踏、轉身還是原地踏,全靠你的舞伴給你什麼訊號而作出適當的反應。
要學好舞步,死記硬背遲早會做到,但要記得”感覺”卻好不容易,加上每個舞者給的訊號也不太一樣,因此要很快便和任何人都夾得來,已是一個大挑戰。
Tango 的精髓是女的永遠是跟隨者,只等男方給訊號才知下一個舞步,否則就要等;誇張點說即是女的不需用腦(去帶舞)但卻常常要處於警覺的狀態(以感覺下一個訊號和作出配合)。等的時間只有一瞬間,但又不能做得太明顯,否則停了下來就不似在跳舞。舞步要帶點漫不經心和依賴的感覺,又仿似帶着點點醉意。
看Tango,最愛的不是那種女的將整條大腿都纏在男的腰上那種表演式舞蹈,反而是一些老公公老婆婆,互相倚着對方,女的額頭貼在男的臉上,兩人都半閉上雙眼,身體隨着音樂微微擺動,享受着音樂、舞蹈和與對方貼近的親暱感覺,仿似,兩人的靈魂都連在一起,不分彼此。
29.3.07
音樂會
記得爸爸以前說過,搞舞台藝術不好,因為要別人給你舞台你才有機會。這是真的,除非你是讀音樂的學生, 演出機會會多一點、也容易一點。像我這種”半途出家”又不是有很高音樂修養和造詣的,加上身邊也沒有甚麼同類人;有的朋友也太專業了,不肯和我”柴娃娃”。幸好,最後都給我找到肯和我”癲”的人,那是我的多年好友,也是我以前大小比賽的御用鋼琴伴奏。
要開始準備音樂會的歌曲,便翻開我的一個File,裡面收集了我這三年多來學過的樂曲,數數之下,才發覺也不是學了很多,只有廿多首歌,即平均來說要兩個月左右才學好一首歌。若我要計劃一個兩小時的音樂會,我便要十多首歌,那可要花我幾年的時間去學習和練習!還真不容易!真的要想法子加速我的學習和自學能力。
有好幾首歌我都非常喜歡,無論如何一定要唱,也會試試找一些新的歌曲。希望在半年之內我的小小音樂會會開得成啦!
27.3.07
戀愛的季節
以前愛情來到便勇敢去愛,也懶管那人我認識了多久,別人怎麼說,父母喜不喜歡,總之橫衝直撞,不惜一切代價。
人老了,聽多別人說東說西,加上以前不知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經驗,跌倒過怕痛,顧慮也多了。再者,人愈大知得愈多,見到身邊朋友甚至是自己父母的際遇,不得不慨嘆現實往往是磨滅愛情的利器。
看今年電影節的《惡女花魁》,女主角小時候被賣了去一個妓院;某天她逃走時被妓院的主人捉到,綁在一座廟裡的花園的櫻花樹旁;妓院的一個男工人(也即男主角,是好人來的)守着她,又對她說那棵只得幾枝破樹幹、醜醜的櫻花樹從未開過花。屈強的女主角那時答他:當那棵櫻花樹開花的時候,她便會離開那個地方。
到女主角長大成人,成為花魁,準備出嫁給一位熱烈追求她、付錢讓她贖身的武士的婚前慶祝派對中,她走到一旁,獨自慨嘆最終都沒有待櫻花樹開花就離開。她的話剛好被身旁的伯伯,也是她的老顧客聽到,他對她說,只要相信便會有希望(很典型的日式勵志)。就在那晚,也即她出嫁前的晚上,她再走到那棵樹下,破樹幹之間真的開了一朵櫻花。她回眸一看,那位男工人也正望着那朵櫻花。他們相視而笑,男工人問女主角願不願意和他出走,若她願意,便會什麼都沒有。冷不防女主角竟答他:「什麼都沒有不是更好玩嗎?」他們一起走了,去看真正的櫻花。
戀愛對年輕的人來說是空氣,”戀愛大過天”,就像我的妹妹,一下子都不能沒有戀愛。對我來說,戀愛在某程度上卻是奢侈品。記得某套戲女主角說的一句對白:「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談戀愛。」雖然我不至今女主角那麼慘,但是愛情和麵包你選哪樣?還在生活中掙扎的我想,麵包也許會適合我一點。
是戀愛的季節離我而去,還是我離它而去?我不知道。
《惡女花魁》電影網站:http://www.sakuran-themovie.com
25.3.07
整容
眼神和笑容都不同了, 以前的我那麼無憂無慮, 又天真, 又孩子氣. 現在都笑不出那種笑容了.
還有, 哈, 我以前的牙齒真的很不齊整, 難怪以前看的那個相士會說:「你什麼都好, 就是牙齒不好, 快快去箍了它, 否則你一世什麼都不如意 。」他可能說得誇張了一點, 但在這個講求BQ (Beauty Quotient) 的年代, 人人都不得不好好包裝, 甚至是"重塑"自己. 沒有人會對隆胸整鼻割眼驚訝, 只會怪人不去把自己"弄"漂亮.
記得有位女友講過:「我不會怪別人整容. 若一個人真的很醜樣, 好心真的走去執執自己.」我想她只差一句「費事影響市容」沒講到出口. 為什麼醜陋會變成罪惡似的? 也許人性就是有這種惡念, 就算是小孩子, 也往往會欺負群中弱小或樣子不漂亮的一兩個人.
其實箍牙都算是整容的一種, 但若說是要開刀割這削那的整容手術, 我還是不太能接受整容這玩意兒. 但在這個競爭激烈人又膚淺的年代, 若相貌可以影響到人連工作也找不到的話, 整容也許是一件好事.
14.3.07
Sex for Survival
再想想中學文化課時讀過一些講"人禽之別"的文章(大概是唐君毅的文章吧?),相信”人性本惡”的我那時已覺得他的文章有點兒Bullshit,說什麼人性最高尚能為尊嚴或罈麼什麼連性命都不要之類的話。
人愈大,知道的東西和認識的人愈多,愈加深我對”人性本惡”的信念。無論年紀多少、學識多寡,很多人的言行和愛恨,尋根究底,原來最終敵不過”性”,被其牽動着身心。令我覺得最厭惡的是,禽獸還好,只是本能地想(或是需要)做便去做,人卻往往用巧言令色去美化/遮掩自己的所作所為,甚至是將是說成非,非說成是。原來"人禽之別"在此!
不要再說什麼人有道德、善惡等等"人禽之別"觀念,很多時候人都在利用這些至高無上、不能駁斥的”皇牌”來達到某些自私的目的。再說,看現今不少中國人變成什麼樣子?冷血無情、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幾千年古中國流傳下來的儒家思想,有個屁用!還是西方好,有話直說,愛就說愛,恨就說恨,性就說性。
或許"人禽之別"的終極,只是人類不再需要為繁殖及種族傳承而性,人可以單純地為了性而性,為了快樂而性;懂得性的潛在力量,更可為名為利為權為謀而性。
作品名稱The Perry Bibile Fellowship by Nicholas Gurewitch, 載自Taxi Magaine 3月號
8.3.07
無敵是最寂寞?!
我相信,人正因為有「無敵」這個觀念才會「寂寞」。
小說中的一些武林中人總愛為了爭霸武林拼個你死我活,對所有對手或是會有礙他成為武林霸主的人都抱有種「這是我的敵人」的觀念,遇鬼殺鬼,遇佛殺佛,話知你。好了,整個武林的人給他打的打,殺的殺,證明了你是武功最高強了,「無敵」了,又如何?人們都怕了你啦!武功不夠好的不敢向你討教,比你高明的也不一定願意會與你切磋。
另一方面,這些所謂「無敵」的人往往都患上自我中心和自大狂這些心理病,甚至是妄想症,甚麼事情都是自己最叻!所謂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就算這一刻你是「無敵」,難保明日不會有人比你更高更強? 不過「無敵」也帶給那些人另一種副作用--「霸」:有我講、無你講。因他是「無敵」,是最高最強,因此,所有其他人都只會比他差,其他人所講所說所做的都是垃圾,不值一晒。日子久了,那人的視野思想愈來愈狹窄,只容得下自己。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不!人外的人是自己,山外的山都是自己!
至於,「無敵」又為什麼會帶來寂寞?有人會說,因那人站的太高,看得太遠,沒有人能了解他,便會寂寞。我卻認為,怕只怕不是他站的太高,看得太遠,而是他自我封閉,又不願與人溝通切磋,自以為沒有人能了解自己,又怕有人真的會了解自己。這樣孤芳自賞,不寂寞才怪!
有競爭才有進步,「無敵」不會使人更加精進,只會令人停滯不前,再者,自然道理,到達頂峰之後是什麼?便是滑落。
無敵不會寂寞,自以為無敵卻是最寂寞。敵人沒有了,朋友也沒有了,什麼人都沒有了。寂寞是自找的!有架想打?打空氣吧!有交想嗌?對牆嗌吧!
20.2.07
同性戀卡通片?
可能是我太敏感,總覺得這齣卡通電影根本是一套同性戀電影。我絕對相信友誼的存在,但那隻羊和狼的感情,就算不至於戀愛(因牠們常常強調「友誼」),但牠們之間對友誼的執着、感情上強烈程度和面對反對時的反應和態度,又不禁令人懷疑牠們的所謂「友誼」是否指另一種友誼。
那隻羊和狼被同族監禁,並被要脅若不與對方絕交的話,便要他們受刑。羊和狼在獄中互相思念對方、以淚洗面,甚至說就算死也要與對方見面;最後兩”人”背棄自己的同族,遠走高飛到牠們的理想國。
之後狼為了救羊受傷,到了山洞,外面下雪沒東西吃,狼長期沒有吃肉(因牠不想羊感覺不舒服,再者,狼卻又最愛吃羊肉)饑寒交迫快死了,羊懇求狼吃了牠褢腹;到狼因意外失憶忘記自己是羊的莫逆之交,把羊捉去山洞,欲殺死羊大吃一頓之際,羊含着淚對狼說的一番話,這些似乎甚少發生在朋友間(也許我沒有這種福份)。
搜尋其他人對這電影的評論及觀後感,也有一些人持有和我相同的看法。不過都一致認為,羊的配音很差(我是看粵語版的),有些看過日本版的甚至說是因為配音和翻譯做得不好,才令人覺得有同性戀的意味。那有空時我再看日本版罷!
《狼羊物語》官方網站(日文):http://www.arayoru.com/pc/
9.2.07
說話
事緣那天晚上我給了他看某雜誌的一個關於某香港藝術家的專訪,他看了之後,便喃喃自語:「若不是要為生活令我不能專心,我也不至於現在坐在家中研究佛學!」
其實他已不止一次說過類似的充滿怨氣說話,今次已說得沒那麼白,之前甚至說過「若沒有你們我今天便不用還在工作!」。每次聽到這些說話,心裡都覺得非常難受,彷彿我(還有其他家人)都是他的負累、甚至是絆腳石一般。
以前總覺得,若是對着愛自己的人就不怕多說一些"直話",或是不經大腦的話,現在才發現,對着愛自己的人說話更要加陪小心,你一句可能只是不經意的說話,對他們的傷害卻可能是比任何人都深。
6.2.07
5.2.07
On the Street Where I Live
它就在北角的某一個小小斜坡的盡頭,附近有學校、教堂、廟宇,還將會有精社(關於佛教)!
大廈後面就是一個小山坡,幸運的話會看見松鼠! 環境滿清幽的,有時會聽到教堂的鐘聲,晚上更會聽到貓狗在叫.
很多時,尤其是在星期六,這條街會變成一條音樂街,有人會在拉小提琴、彈鋼琴、唱粵曲,還有敲木片琴!若再加上我練歌,那可不得了!(不過我都不太練習)哈哈!可喜的是,雖然每當有人練習,整條街都會充滿音樂聲,但卻從來沒有人投訴!不像我的音樂老師住的地方,她常常被鄰居投訴她太吵!
今天晚上,我聽到一把男聲在練嗓子,說不定這條街來了一位男高音!真好!
1.2.07
聲樂
最初學聲樂的原因和目的,除了是喜歡唱歌、覺得歌劇好聽之外,都和大部份人想學唱歌的原因一樣--希望自己唱到更高音。每次聽歌劇,總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唱到那些女高音才唱得到的high C, high D, 甚至是high E high F。
愈學得久,才發覺學聲樂可以得到的東西,除了唱歌技巧的進步和音樂修養的增加,比我所想的更多更豐富,可以使我更認識自己,其中亦滲透不少做人的道理。
唱歌時應以技巧表現感情,而不要被感情駕馭情緒,因為當太感情用事,聲音便會失控,歌會唱得不好;理性一點,才能好好地將感情豐富的而有層次地流露出來,因此要對自己的情緒有所控制。從學習呼吸中我也體會到做人要節儉:當一句句子開始時,不要一下子便用盡剛吸了的一口氣,因沒需要,也不划算;留着適當的地方才多用點,也永遠留着一點點,不要用盡,有意外便有儲備應付。又如學習如何才能唱出最有穿透力和漂亮的音色,老師常問,若有20磅的力量,將它分散成20份,每份1磅的力量強,還是將那20磅集中在一點的力量強?處事也是需要這種集中力吧!唱歌也令我悟到人的意志真的是不可思議,好像唱每一句句子夠不夠氣,除了有些技巧外,最重要還是自己的意志,只要自己想着肚子有一個泳池般多的氣,便很少會不夠氣,唱長長的句子也沒有問題。其實學聲樂的最重點並不是學習唱歌技巧,而是學會如何思考每一句句子,當你思考的方法正確,身體便會奇妙地自然配合,這就是所謂技巧。
現在上聲樂課,最大的滿足感不再局限於那些愈練愈高的音,反而是在唱歌當中,能鍛鍊自己的思想精神更集中和昇華,感覺到呼吸在喚醒身體,還有每一個細胞都在活動和努力的感覺,每唱一次歌,自己就像重生了一次。
31.1.07
再來5個TESTS!!!!
The True You |
You want your girlfriend or boyfriend to be more relaxed, calm, and composed. With respect to money, you are a bit stingy. You think good luck depends on maintaining goo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he hidden side of your personality tends to be a little selfish. You only do what interests you. You are tend to think about others' feelings a lot, perhaps because you are so eager to be liked. When it comes to finding a romantic partner, you base your search on information from your friends. |
Your Love Type: ISFJ |
The Nurturer In love, you are quietly intense, devoted, and tend too hold on too long. For you, sex is a way to get closer - and a way to take care of your partner. Overall, you are altruistic and eager to please your sweetie. However, you tend to also be non-confrontational and secretly frustrated with relationship issues. Best matches: ESTP or ESFP |
You Follow Your Head |
You're rational, collected, and logical. Generally, it takes you quite a while to fall in love. In fact, you've even been accused of being very picky. While you're cool, you're not ice cold. You just know what you want, and don't mind waiting to get it. |
You Are 58% Borderline |
You have some symptoms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If you feel like you're more than a little dramatic, you may want to investigate further. |
What Your Dreams Mean... |
Your dreams seem to show that you're a bit disturbed... but nothing serious. You may have a problem you're trying to work out in your sleep. Overall, you are very content in your life. Your dreams tend to reflect your insecurities. Your dreams indicate that you have very conflicted feelings. You have a very vivid imagination and a rich creative mind. You secretly want to hide your dreams from your waking mind. |
30.1.07
百世修來共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講到爸爸說話常常語意雙關、字字珠璣,媽媽說我已和爸爸相處廿多年,沒理由不了解他話中玄機才對;我順口答:「不比你認識他久」。講完腦筋一轉,才驚覺我只比她晚一年多「認識」我爸爸(因我媽媽認識了爸爸一年左右便結婚,又誕下了我)。若看媽媽跟隨爸爸後的「修行(聽他的道理)」成果,相信將來我的修為一定比她更高。呵呵!
再講我一出世之後,因有病住在醫院的氧氣箱一個月,期間爸爸每天都過去看我幾次。以後真的要對爸爸好一些!
晚上讀了一本書,看到下面句子,忍不住要把它記下來。
「百世修來共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
我想能與爸爸媽媽還有妹妹等成為家人,雖不至於「共枕眠」,但若真的要以修行來計,也要九百九十九世了吧!真要好好珍惜。
再想現今社會這麼多人同居又離離合合,那些人一定有很高的修為了(還要與很多人)!
29.1.07
What kind of soul are you?
You Are a Peacemaker Soul |
You strive to please others and compromise anyway you can. War or conflict bothers you, and you would do anything to keep the peace. You are a good mediator and a true negotiator. Sometimes you do too much, trying so hard to make people happy. While you keep the peace, you tend to be secretly judgmental. You lose respect for people who don't like to both give and take. On the flip side, you've got a graet sense of humor and wit. You're always diplomatic and able to give good advice. Souls you are most compatible with: Warrior Soul, Hunter Soul and Visionary Soul |
17.1.07
思想病
若要談閱後感,那我可能寫幾千字也寫不完.不少人已在文章留言,他們部份人寫的,也是我心裡的感受:原來香港教育制度下教育出來的學生,有些連對人最基本的尊重和仁慈都沒有,是一個個冷血無情的怪物;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病態社會對人心靈的腐蝕和摧殘.....我想起以前看過的電影《人間狗鎮》,《祥林嫂》等等.人性,原來真的是可以很黑暗.而我們身在一個如此病態的社會,又應該如何自處和常常反省,不要被這些病態社會的風氣和思想影響和潛移默化?
《逝者如斯》這個我朋友親身經歷的故事,相信她已記錄完畢.看最後一篇的其中一個留言,再令我搖頭嘆息,香港人的素質似乎真的是每況愈下.那人”借用”故事主角簡老師的”鬼魂”,批評我朋友寫的文章,大意是指她其實是在採別人,抬高自己的情操.但就如另外一位網友對那人留言的反駁,”文章給我的觀感,是藉這件事反映當下香港教育內的種種現象,內裡有不少作者自己反省的地方,亦嘗試記錄一班學生經歷這次活生生的生命教育後的轉變而已。”
有時去一些本地的網上討論區,也會讀到不少像簡老師的”鬼魂”的人寫的文字,惡意反駁和中傷別人,和作出一些不懷好意的批評,根本就是在破壞討論.雖說人有言論自由,而那些發言又是不記名,但為何要這樣呢?
愈看得多這些惡人留下的發言,心裡愈覺得哀傷.身體上的病不難治療,但思想有病卻難醫.而現在香港社會卻又似乎充斥着很多這樣的”病人”.看看那些八卦雜誌、傳媒報導、報紙內容......香港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2007年1月16日
有過多少的愛,就要用多少的恨來消解.
似乎有點將不理性合理化,但也不能否認,我是頗同意這一點.若這樣說來,我一定非常愛自己,因為我也非常恨自己.
唉,不想多說,有什麼好的心理治療課程請介紹給我.我想我需要這些.
11.1.07
吃不消
工作上最近又開始覺得有點吃不消.但這次卻似乎比以前嚴重.不知道是我能力不足,還是工作量太大,又或是太累.以前的忙,心裡總是覺得”只是一下子,會過去的”;但這次的忙卻像是沒完沒了,更只會愈來愈忙.
我也想做更多的工作,可讓自己吸收多些不同方面的經驗;但這實在需要精力,和最重要的--時間.現在做的事可算是多了,但都只是忙忙忙,水過鴨背,根本沒有空間去思考和吸收.
又還是只是我的能力不夠?之前看完電影 《穿Prada的惡魔》,女主角最初上工,適應不了,找人訴苦,反被人反罵一頓,說沒有盡力做好云云.我又是否沒有盡力呢?
積極些看,應該找些課程讀讀,讓自己能成為一個女超人,一人做三人工作還要游刃有餘,但又真的沒有時間;消極些,另謀高就,找一個not so speedy的公司工作.
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