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三:生與死

禪修營的最後一天,吃過早餐,便到大禮堂參加最後的一節佛法講座。這天很特別,一行禪師要求營中的小孩都留低聽這節課(其他的講座,小孩都會有另外一些特備節目),因為他將與大家講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生與死,而他所說的,是小孩子都會明白的話。

有很多人都很關心,人死後會怎麼樣?禪師說,若我們不了解生是什麼一回事,就不能知道死後又是怎麼的一回事。因此他先要說說什麼是生。

非一非異

從前,有一滴生活在河流的小水點,它看見天上的一片雲很漂亮;它心裡也想,若它能成為那片美麗的雲就好了。小水點於是沿着河流追呀追,一直追隨着那片雲。誰知不久,下了一場大雨,雨點滴滴灑入河流;天空再放晴的時候,小水點追隨的那片雲已消失不見。小水點於是為了這件事傷心不已。

一行禪師說,若小水點能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天上那片美麗的雲,並不是消失不見了,它只是在雨後成為了河流的一部份。而當它能了解雲只是以另外一個方式存在,它便不再需要為那片消失不見的雲而哀傷。

小水點覺察了這一點,不再哀傷;天氣放晴後,大陽的照射令它變成了蒸汽,蒸汽升上天空變成了美麗的雲;小水點這時明白到,原來它自己也是雲。它在天空向下望,見到地上的河流,更笑對河流打個招呼:你好!另外的一個我!

小水點心裡很快樂,享受着這個旅程;它不再執着自己想成為一片雲或是其他東西,因為它知道,無論是天上的雲、地上的河流或是海中的水,都是它的一部份。

禪師說,只要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雲,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天上的雲和河流的水,還有世上很多東西,都有着雲的本質。下次當你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對它說:「雲兒呀!我知道你就藏在這冰淇淋裡面!我是知道的。」然後吃掉這片雲。

非來非去

響起一下磬聲,大家都調整呼吸之後,一行禪師從口袋拿了一個火柴盒出來;然後他又從火柴盒中拿了一根火柴出來,並說一般人這個時候看不見火,但當你修行,學習細心靜觀,這時便已覺察到火的存在,因為一切令火可以展現的條件:氧氣、燃料和製造火的工具都已具備;只消用手把火柴往火柴盒的邊緣一擦,火便會展現出來。

禪師對着火柴盒說:「火兒呀!我知道你已存在在這盒子裡面,我現在便將你展現出來!」說罷,他便將把火柴往火柴盒的邊緣一擦,火便在火柴的頂端緩緩地燒着。禈師說,火可以燒很久,只要能使它出現的展現的條件具足,若是缺乏氧氣、燃料任何一方,火便會熄滅。

過了一會,禪師呼的一聲把火吹熄,笑說:我吹這一口氣也是一個條件,只是對火不利的條件,因此它熄滅了。但火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火並沒有消失,它只是因為沒有具是的條件,不再以火的形象展現,它已化成了一縷輕煙,二氧化碳,還有灰燼。這時一行禪師更道,火兒對他說:「只要一切因緣成就,我便會展現。」還有,若你細心觀察火,這一刻的火和剛剛一刻的火不同;就算它們的樣子很相似,這一秒的氧氣已不是那一秒的氧氣,而這一秒的燃料也已不是那一秒的燃料。因此火無時無刻都在生和滅,生和死互相依存。

非有非無

人們常說生日快樂,但細心想想,是否你誕生的一天就是你從無到有的一天呢?其實當你從誕生來到世界的前十個月,早已在母親的肚子裡生活了十個月;再想,你又是否在那之前便是不存在的、虛無的?其實早在母親受孕之前,你便已在母親和父親的體內存在了很多年。

那麼,究竟我們應把生日訂在什麼時候?究竟是你初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你從母親肚子裡受孕的那一刻?還是更早?禪師打趣說,與其說Happy Birthday,不如說Happy Continuous Day。因你是你父親、母親和列祖列宗的一個延續。

禪師說,有一位他的弟子,想為他安排他的身後事;那弟子希望在禪師圓寂之後,將他的骨灰放在寺廟的壇上,並掛上一個寫有類似「一行禪師在此圓寂」句子的牌子,讓人供奉。禪師說,若我們細心想想,當那天來臨,我是不是死了?不再存在了?

透過深心靜觀,便會覺察到沒有存在,也沒有不存在;存在只是一個意念。生死、同異也都只是意念。當我們不再被這些意念困住,便不需要再為存在不存在而悲;明白了生和死,我們不需要再為死而懼怕,因為世事都是無常,我們會更加珍惜當下活着的每一刻。

禪師望一望所有在場參加講座的人,繼續講那弟子為他安排後事的事情,說他不會死了、不再存在了,因為他明白到,無論是今天在場的所有人,或是所有聽過他的人,都會有他的存在。至於有關那牌子的事,禪師更幽一默,建議應該寫:「這裡面什麼也沒有。」

******
三天的禪修營隨着這個講座完結,想不到本來只是抱着「我想靜一下」的心態參加的我,得到的教導和收獲卻是畢生受用。衷心感謝因緣,讓我遇上一行禪師還有梅村的僧團,令我不再為對生命迷茫。

還有很多禪修營其間的一行禪師還有僧團的教導未有寫下,相信要幾段後補文章才寫得完。唉呀!

******
有關這次講座的主題生與死,其實都已包含在一行禪師著的《你可以不怕死》,有心人可買本看看,好比聽他的一席話。

1 則留言:

卡臣 提到...

我都知生與死的相對關係,
奈何對人的思念不易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