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2.06

日久生情

我已盡力保持冷淡,但日久真會生情,沒法子。

說的是公司養的兩尾金魚。牠們都是之前的兩尾死後,我買回來的。其實沒有花太多時間、也根本沒有時間可多花在牠們身上;我只是每星期給牠們換換水而已,就連餵魚糧的工作也不是我負責的。

奇怪的是,我每次經過魚缸的時候,牠們總是特別興奮(可能純粹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牠們會飛快地圍着魚缸邊游幾個圈,或是大力地將魚尾拂呀拂,拂到水咕嘟咕嘟地響,又或是互相碰呀碰,像想佔個好位置讓我多看兩眼似的。

前幾天公眾假期,有天晚上我竟夢見很多金魚死掉了!想必是我已對那兩尾金魚種下情根,雖未至於牽腸掛肚,但真是有點擔心牠們,四五天假期沒有人照顧,會不會受不了。幸好,假期後上班,牠們仍然健在。不過真的要替牠們換換水了,那兩尾屎怪!

27.12.06

Love is not always enough

看《隔着阿媽說愛你》,太好的一齣戲。

有時候還是會幻想如果自己思想再成熟一點,獨立一點,我現在的際遇就會如何,與什麼樣的人一起,與以前的那個他今天又會怎樣。這齣戲卻令我醒覺到,成熟也不一定會好,正如女主角比男主角成熟,他們的戀情亦不能開花結果;不慍不火才恰當。再執著和努力改變並不一定有用,長輩常對我說的「隨遇而安」才是真正智慧。

整齣戲的精髓,由梅麗史翠普飾演的母親的短短幾句台詞中已說盡:

Love is not always enough......

Sometimes you love and you learn,
and you......move on,
that's ok.

送給我身邊剛剛散了拖的一個好朋友,共勉之。

18.12.06

生活沒有多元文化真的不行嗎?

看一篇有關香港文化研究、文化基建的文章,講香港傳媒和政府都應背着推動多元文化的責任,我並不太認同筆者的看法。節錄一段:

傳媒的責任除了是提供市場「想要」的事物外,更應為市場提供更多元的產品。從民社會的角度出發,傳媒更應負上推動多元文化的責任,音樂對人愈來愈重要,人讀書的時間愈來愈少,音樂成為非常重要的文化產品,每一個人都應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但選擇前他們應有權力知道有甚麼選擇,現在政府和傳媒把香港的選擇權拿走,變成一個法西斯式的單一選擇。音樂修養本身包含著知識和聽音樂經驗的多少,香港是音樂知識不多,聽不同音樂的經驗很少。
跟據網站Wikipedia所載,傳媒的功能包括”監測社會環境、協調社會關係、傳承文化和提供娛樂。”但究竟傳媒應如何和以什麼角度監測社會環境、怎樣協調社會關係、傳承什麼樣的文化和提供什麼或多少類型的娛樂,誰有權去作準則和由誰去規劃?這可是個怎樣說也說不清的問題。

說政府和傳媒把香港的選擇權拿走,香港沒有多樣選擇,我只同意後句;我愛看歌劇,香港來來去去的只有一兩個製作,劇目每四五年便是一個循環,不是Mozart,Puccini就是Verdi;要聽世界音樂,只有等每年的香港藝術節。但這是否就代表我沒有接觸其他音樂的機會呢?不!若在二三十年前,傳媒和政府只提供某些選擇,我的選擇真的會不多;但現在交通發達,又有亙聯網,我要選擇哪怕沒有?我只怕選擇太多了吧!

再說,”政府和傳媒把香港的選擇權拿走”,我覺得言重了。首先,政府和傳媒並沒有奪去我們選擇權力,它們可沒有不準我聽任何類型的音樂;只可說是選擇不夠多,但又要多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才會令所有人滿意?

我同意政府和傳媒應盡可能給予人較多的選擇,但它們的能力也有所限,一個人都可以有一百樣選擇,能提供全部或大部份當然是最好;但若做不到,當然是先照顧了Norm的需要,沒有理由為了一棵樹去放棄一個森林,也沒有理由用最大的資源去照顧一班少眾,這是常理。再者,若政府和傳媒不能提供自己的選擇,就不去找自己可有的選擇嗎?選擇權除了別人給予,自己也可努力爭取;香港可能真的算不上一個多元社會(我想至少筆者認為不是),但不要將所有責任加諸別人身上。

另外,筆者又說”香港人的音樂知識十分貧乏,接觸面不廣,家長花錢讓子女學鋼琴是因為身份需要又或者是一種消閒活動。”我相信,若普遍來說,香港青少年接觸音樂的比例甚至會比外國高,就正正因為家長肯花錢,也花得起錢,無論原因是筆者所說的身份需要也好,作消閒活動也好;只是以音樂作專門發展的人比率不多,但這已是另一個課題。

至於外地人的音樂知識又是否遠比香港好?外國的音樂選擇比香港一定倍多,但不少外國的學生也只像大部份香港學生一樣,只愛聽流行曲。問他們知道什麼音樂家?他們可能會比香港人能多答出一兩個名字,但這就是否代表音樂知識好呢?若真正要講音樂知識,香港懂看樂譜的孩子可能會比外國的多。

我覺得,多元文化這東西,重點不是在施與受,而是主動和互動的問題。若真的要歸根咎底,只能怪大部份香港人都太滿足所有,亦不喜愛追尋不同的、新鮮的事物;又或者,香港人真的是太忙了,才沒有閒情.也沒有衝勁去找新東西、講文化,有空可以唱個卡拉OK發洩一下便足夠;甚至說得嚴重些,就是因為香港人太易得到所有,反而令他們不努力去爭取,守株待兔。

16.12.06

歸屬感

歸屬感是一樣很奇怪的感覺。

有些人和地是自己很熟悉的,或是經常接觸的,但無論如何也沒法子建立到歸屬感。例如自己的床子、居住的地方,甚至有時走到街上,我覺得,我不屬於這個地方,或者是,我不想自己屬於這個地方。

相反地,有些根本不屬於自己,又或是沒有多大認識的、陌生的地方,卻往往能給我一種親切的感覺。例如昨晚再看《the Lake House》,芝加哥我只因以前工作去過一下(其實也有幾十之之多,不過都是來怱怱、去怱怱,根本沒有時間去多了解這個地方),但看見那些我見過的建築物、走過的街道、去過的Jazz Bar,還有我最愛的架空火車,卻比任何接近我的事物更令我感覺親近。

是否現在被困在一個空間或是地方太久,才會有這種感覺?又或者,這純粹是我的fantasy?這亦可能是舒適﹝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問題。舒適的地方容易令人覺得親切,也想更接近;慢慢地,這些情感加上慾望便漸漸演化成歸屬感。

可悲的是,為什麼令我覺得有歸屬感的人、物和地方都似乎離我很遠?說實在的,是我太不滿現實了吧?

15.12.06

Faith

晚上看了一套,不,嚴格來說我只看了大半套的電影《聖女貞德》。

不太知道聖女貞德的事跡,因我以前的歷史科成績並不是太好,反正我也不相信宗教。但看這齣關於她的電影,卻令我深深佩服她對宗教的信念,為了自己的信念不惜付出一切,就算那只是盲目。

我愈來愈覺得自己對任何東西都沒有信念,有的只有像《聖女貞德》戲末中,常常在貞德身邊出現的一個僧侶,不斷在挑戰自己的想法。這究竟是好還是壞?我只覺得那似乎只令我停滯不前。

11.12.06

活在火山口之下

一直在想自己一個人住。

不是不愛我的家人,但與他們一起生活就像活在火山口之下──你永不知道那一天會火山爆發,還有是小爆還是大爆。一分鐘前還是好端端的,一分鐘後又是另一番新景象。

可能因為有太多火爆性格的白羊座住在一起的關係,又也許因為大家都是易燃品──一觸即發。EQ甚低的我也往往因為他們的大大小小冷熱戰而影響自己的情緒。以前還可以走去某人家暫避,現在連避難所也沒有了,唯有硬着頭皮死忍。

真希望自己有一個平靜的環境生活,天要幫幫我呀!

男人真不可信

身邊發生了一些事情,令我愈加覺得男人真不可信。

那人我認識了也已有幾年,是我的一位朋友。一直覺得他為人不錯,有時候傻呼呼的。事情詳細不便說明,不過在某個情況下,有人對我說了他的一些事情和說話,而我真的不能相信那些說話竟是出自他的口,那是很無情也很無禮的話。雖然我也明白他會說出這些話,可能有他的原因;不過無論如何,這又是一個證明男人真不可信的例子。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聚會,其中一兩個男性已有固定女朋友,甚至已註了冊,言談之間他們還不是會出去搞搞震?雖說男性是天生的advanturer,但難道後天不能令他們多一點理性?真不了解他們的腦袋都用來裝什麼。沒有女友妻子還可以接受,但有了認真的關係之後這算是什麼?

多寫無謂,下圖相信是最好的說明。

******

也有另一張圖是講女性的,不過我可不認同女性對sex的想法是這麼少,就算是這也是道德和教育做成的。若在古時候,對性主動一點的女性往往被冠以淫婦之名,甚至被人拉去浸豬籠;長久以來女性的想法被壓抑,才使女性成為這個樣子。

26.11.06

是我有問題嗎?

真不明白,究竟是我迷糊,是我不夠堅持己見,是我真的好似好使好用,是我給人很容易擺佈的感覺,還是我蠢,不知道應如何生存;每過一陣子相同的事又會發生──好好想想你的將來啦,你不如去誰誰誰那兒工作啦,做這份工作沒有前途的......等等等等。

我現在的工作真的那麼差嗎?學的東西對我一點兒也沒有用處嗎?沒有前途嗎?知道他們是想關心我,不過有必要這樣嗎?好像我現在付出的絲毫不值得,像是將自己的時間白白浪費掉一般。不要有事沒事就來迫我想這些問題,這不是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到的事。反正我現在又不是沒有工作。就算是我失敗了,這也是我自己的命。

有時胡思亂想,若自己可以生在一個正常些的家庭,不要個搞藝術的爸爸,自己讀些商業些的東西,應會好過易過一點了吧?藝術,還是留作附庸風雅好些吧?反正沒有了藝術也不會活不成,但可恨的是自己偏偏又太藝術家脾氣(但又不是藝術家),只愛做喜歡的事情。唉,這種遺傳要來幹啥?

將來我真的不知道會怎麼樣,不過頗肯定的是,直到我箍牙完畢之前,一動不如一靜。對吧?

17.11.06

談寂寞

看朋友Blog的一篇文章《有哪些不同品種的寂寞?》,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留下的一則研究寂寞的剪報,內容如下:


寂寞可能與生俱來(自東方日報)

人不時會感到寂寞,荷蘭及美國研究人員指經常感到寂寞可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徵,跟基因及家族遺族有關。

阿姆斯特丹的自由大學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合作研究有關「寂寞」的問題。研究人員自九一年起,分別對八千三百名十三至二十歲的同卵和非同卵孿生青少年進行定期研究,被訪者會被問及對「我跟其他人總是做不成好朋友」和「無人愛我」是否有同感。研究人員再比較在同一家庭長大的同卵和非同卵孿生成人的反應。

他們並發現,同卵孿生子在寂寞測試的得分相差不大。這反映出基因在決定個人一生中是否有相同的感覺,扮演着主要角色。研究人員說,這樣的結果顯示要協助寂寞和孤獨的人,已不僅只是改變他們的周圍環境便可做到。

寂寞曾被認為是與心理病、焦慮、自尊和社交情緒有關,有研究指寂寞和孤獨可追溯至史前時期,獵人將自己孤立起來,因而毋須與他人分享食物,自己吃得更飽,生存機會可提高;但這樣會逐漸令他們變得憂心,不愛社交。

若真的如此文章所說,人覺得寂寞不寂寞與基因有關,我第一個願意拿自己給他們去研究──研究如何除去這種會令人寂寞的基因。又或說人不和別人分享,便會益發寂寞,那現代人一定比古代人更寂寞。古人還只是為了吃飽而決定和別人分不分享食物,而現代人在吃得飽穿得暖之後,益發寂寞的因素便不再單純是吃不吃飽的問題,而是精神上、心靈上的問題,這問題比解決飢餓困難很多;而似乎在現代社會,人更會也需要保護自己,便更難開放自己去相信別人,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看朋友Blog所列的寂寞,我想是少了一點──無聊的寂寞。像我這幾天工作得忙死了,晚晚OT,昨天還從晨早5點工作到晚上11點,今天忙完後回家一坐,寂寞的感覺竟又浮起。是否不應讓自己太空閒?

我想,最令人痛苦的還是存在性的寂寞;找不到生存的意義,又或是覺得這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虛無等等。這種寂寞是無休止的,也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我相信尼采是被這種寂寞折騰得瘋掉。“他越想向光明的高處升長,他的根便越深深地深入土里、黑暗的深處去,──伸入惡里去。”你愈是找得瘋狂,這種寂寞便愈變得巨大,大得遲早吃掉你。

還是不要想寂寞的問題了,想些務實的問題較好,例如怎樣可以多賺些錢。

妹妹畢業了!


妹妹畢業了!很為她高興!(好像我比她還高興?!)祝福她以後工作開開心心,順順利利,不要太辛苦(其實她已開始工作了兩個月)。

還有我真的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會戴上那頂四方帽(不是只隨便拍拍照那種),袍以前是穿過了,但不是大學畢業沒有那頂帽戴。

14.11.06

社交舞

公司一月的製作有跳社交舞場面,因此安排了社交舞班給演員.我也有興趣學學,今天晚上便跟了他們一起上課.原來社交舞真的蠻好玩.

首先學華爾滋.跳華爾滋三步為一個set,女士舞部的combination是右左右然後左右左;要大步大步的轉,第一set不轉,然後第二三set轉兩次90度順時針之後便來一個 180逆時針轉.最難的是除了要記每個set起步是左還是右脚,還要記得是向前踏還是向後踏,再加上要順時針又要逆時針轉,轉轉轉轉轉,轉得頭也暈;但同時也有種像在雲上飄呀飄的感覺.再幻想自己穿著那些轉圈時會像花朵般散開的裙擺,真覺得自己很elegent(嘔!哈哈).

最搞笑的是原來女士跳的時候身體要微微向外彎,頭要向左外方望,因此跳起舞來的時候永遠是望向自己左面一對舞者的男士.跳舞時的眼睛不是要和自己的舞伴交流的嗎?怎會變了和其他人的舞伴交流似的?奇怪!

當頭和身體都被轉左還是右,前還是後搞鬼頭昏腦脹的時候,導師便又教Cha Cha.那時心裡不禁沾沾自喜”這種舞步自己中學時已學過,一定跳得好過華爾滋,好啦!”事與願違,這Cha Cha不同中學時很”流”,只求左右腳不會亂的那種Cha Cha,更比華爾滋難!除了腳要動,手也有動作配合,因此結果是我覺得自己跳得像一隻八爪魚,還要那些爪都纏在一起!真不好玩!也覺得自己很不elegent.都是華爾滋好!

Anyway,不理舞跳得好不好都出了一身大汗,總算有些收穫.不知下一次會學什麼舞呢?最想學的是Tango,但都是留低和自己的愛人跳好些啦!

6.11.06

魔鬼

有點覺得,心裡的那隻魔鬼愈來愈按捺不住,若我不小心步步為營,他遲早會控制了我.

是我一直太壓抑自己嗎?但很多人都說我太大情大性,感情用事.最近半貪玩做的一個性格測驗,竟說我是一個非常思想型的人;與思想對立的感情,我得的分數是異常地低,一般人的分數比例差別不會如此大(19分與5分之比)!若是2年前的我去做這個性格測驗,我敢肯定感情分數一定遠超思想分數.

可能是物極必反,或是經一事長一智,又或是缺乏自信心,甚至是報復心在作祟(最壞的情況),本來認真的我竟想去試試不要太認真!但心底裡又是魔鬼與天使在交戰,魔鬼說:「玩玩也無妨,你清楚知道自己的底線,反正認真也不代表你一定會有所收獲.」天使說:「這樣做等於傷害自己,你也知道自己不是那些不認真的人,為什麼要這樣?」

尚記得那杯燒着帶着奇異的藍綠色的、像幽靈般的火的苦艾酒,明知是危險在向你招手也抵抗不了,喝它明明是想自己輕輕浮浮,腦子卻加倍提醒自己要清醒清醒清醒.我究竟應該去做一個理性的人,還是率性而活?

還是不應喝太多酒,免得那隻魔鬼在我稍一不慎,意志力薄弱的時候跑出來作惡;但酒卻又是一種能令人多麼輕鬆愉快的麻醉劑.

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要努力放低過去.

26.10.06

Data Loss

以前讀書時讀過用數碼處理data 的時候會造成的問題。以音樂為例子,未有CD之前,音樂都是錄在卡式錄音帶或黑膠唱片。以這些物質記錄音樂是非常精準,可以說是鉅細無遺地將所有製造出來的音頻都將之原原本本地放入錄音帶或黑膠唱片當中。數碼化的出現,使這種記錄音樂的方式便產生重大的變化。

數碼化的出現,帶來很大方便:音樂data經數碼化之後,儲存需要的容量相對地小了,而找音樂的時間也快了。但這快及慳位卻帶來一個不能補救的副作用──data loss。你愈想快些和愈慳位嗎?那些data便會失去得更多。數碼化的原理,單來說就是將這些數字歸納以節省儲存空間;就如數學的四捨五入一樣,一個本來有10個小數位的數字,你要將它變做5個小數位的數字,你便失去5個小數位,你要將它變做整數,你便失去10個小數位;換言之,你想這個數字愈精簡,這數字便與原本的相差得更遠。

以數目字1至10當作不同音頻,卡式錄音帶或黑膠唱片會將1至10所有數目字記錄下來(例如:1,2,8,6,1,3,3,8,4,5,10,6,2,7,9,8)。數碼化Data,其實就是在generalize Data;例如只記錄1, 6和10。那麼其他數字怎麼辦?將它們歸納成為1, 6或10,愈接近1的變成1,愈接近10的變成10便可。那麼,之前的一串數字便會變成:1,1,10,6,1,1,1,6,6,6,10,6,1,10,10,6。

言歸正傳,若將這個觀念般到人生上,那我直到現在,又失去了什麼Data呢?不久之前看的一齣電影Click,我想它講的東西也是大同小異。

22.10.06

High E

最新Achievement,我唱到High E啦。

昨天上聲樂課,照常是先練Scale開聲;其中一個練習,愈練愈高音,心裡也知道一定是去到很高,但沒有去理會也不知道那是什麼音,因我既不是perfect pitch也沒有音樂底;唱到了一個高音,有種以前沒有經歷過的感覺:耳朵似聾了一像,聽不到自己唱的音是如何,身體所有力量非常集中在一個點往地面鑽下去一般。

唱完之後,老師便停下來問我(其實當每次我練到一個新的音高的時候,她就會這樣問我):「知不知道你剛才唱了什麼音?」如以往一樣,我答:「不知道,我只知道是很高音啦!」「你唱了個High E啦!」嘩!之前練習我唱到High D已經很高興,但也覺得已非常高,沒可能再唱更高音,但竟給我唱到了!可惜的是我沒有錄下這段練習,否則可以重播,聽聽這個音唱得漂不漂亮。

Anyway,我的終極目標是有一天可以唱到莫札特歌劇《魔笛》中的Queen of the Night一曲。那首曲有非常多的高音(最高去到High F),同時又有非常多running notes,是一首極難唱的作品。不知要多練多少年才可以去到那種境界?

*對Queen of the Night有興趣的話,可以去You Tube網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qn5PH7MC4g)看一段韓藉女高音Sumi Jo談這一曲的片段。

19.10.06

得咗啦!八級聲樂試

非常開心!符符碌碌的竟又給我PASS了八級聲樂試,我想上天還是眷顧我的。

一直都覺得自己不會PASS,因為Aural 和視唱都是我的弱項。嚴格來說,不是弱,而是不太懂。只有兩年多歌齡的我一直沒有受其他音樂訓練,例如彈鋼琴之類,讀譜是我的死穴;音樂會和歌劇是看很多,但都沒有認真去研究古典音樂。加上我為人懶惰,不好好去加強一下我這些弱項的訓練,因此考試時都是抱着姑且一試,但不抱太大期望的心情去應試。想想也覺得有點兒對不起我的老師,她是那麼用心的教導我。

考試完畢覺得自己表現不是太好,太緊張了,有地方不應吸氣我吸了,音也唱得有點不穩,還有些高音唱得太牽強不夠放鬆,並不如之前考六級試時表現得那麼準確和自如。而樂理和視唱環節更不用說,應該是不知道怎樣說才好,因為我根本連分析自己做得好還是不好的能力也沒有,就如叫一個第一次去看中國戲曲的外國人去評論一下他剛才看完的戲曲,他很難去評論一樣。

不過,既然給我PASS了,我更應該去惡補一下視唱,否則我很難實現開concert或做chrous等等大計。要時候開始努力啦!

11.10.06

身份

今天親眼目睹一件事,才發現身份是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中午在一間麵店吃午飯,突然一班警察衝進來,跟着一個身穿圍裙、手戴膠手套女人,怱怱從廚房溜向店內的側門;此時,一個女警已撲到她後面,並大喊:「你想走去邊?」。那女人不理,繼續往外走。另一邊廂,另外幾個警察加上幾個便裝警員,陸續查看其他店員的身分證。

過了一會,見到幾個警察擁着剛才衝出店外的女人,然後將她圍在牆邊;其中一個警員和她說了一大堆說話。最後,那女人戴上手拷,並被那班警察帶走。

雖知非法工作是不對,但還是不禁有一點點同情她。假若她是香港人,便不會被警察捉去。那時間,我真的慶幸我是香港人(雖然若我是中國藉也未必會像她那樣)。

另一方面,我又覺得身份實在是一樣奇怪又有點可惡的東西。為什麼一個人在那兒工作是對,在這兒工作就是不對?又不見古代的人會這個樣子?身份這個意識是何時開始成形?又是什麼人想這些法律出來?很明白這些法律是為了保障一個國家/地方人民的利益,但大家都是人,為什麼要做一些障礙來分開你和我?

若這世界沒有了國家,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任何國度,和在任何地方工作,那就好了。當然,很多經濟學家,地理學家,和其他學家一定會反對,說這會做成生態不平衡,地球資源分配不平均等等等等。但坦白說,現在不是一樣嗎?生態一樣是不平衡,地球資源分配不平均;有錢人的地方食物都吃不完甚至被浪費掉,但一些地方卻每天有人因沒有食物而餓死。

晚上和爸爸談起,他卻說這些人不值得可憐,因捉了他們回去之後他們還是會再回來,況且他們是知法犯法。

再想下去真的會無止境,我只覺得我真的算是不錯,至少我的身份令我不用每天活在不知何時會被人捉去的恐懼中。

4.10.06

箍牙Update

終於來到我期待己久的一步──上橡筋。

每次我去看牙齒覆疹,心裡總是嘀咕着:「我何時才上橡筋?」或是期待會有一些新的把戲弄我的牙齒,而不是只換換定住牙箍的透明膠圈。但多個月來,我每次都是失望而回。

今天,如常都是去見見醫生,他看看我的牙齒之後,又是例行公事的換一個新的透明膠圈。誰知當我以為可以離開的時候,護士叫我拿住鏡子,然後牙醫對我說:「因為要你的一隻牙向後移,我教你上橡筋,將它拉向後,你望着鏡子看我怎樣做。」

嘩!那一剎那我開心到簡直覺得身邊突然”標”出一大堆鮮花!終於給我等到別人所講,箍牙的最終極──上橡筋!當然,這終極並非單指最後的意思,亦指其痛楚的程度。

箍牙這樣久,甚至在未開始之前,已聽過不下十數人到我說,有些是親身經驗,有些是聽別人說,說箍牙如何痛,如何辛苦,飯吃不到,連粥也喝不了。不知是好彩還是不好彩,我箍牙這樣久,除了脫牙和剛剛上箍的一段時間是有點辛苦之外,真的完全沒有痛楚!沒有什麼是吃不了。有次問牙醫護士為什麼不痛,他們還笑我變態,別人想不痛,我卻嫌不痛。

現在,上了這應該是令人終極痛的橡筋,為什麼還是不痛???唉呀!給我一點兒痛的感覺好不好?好讓我覺得我真的在箍牙好嗎?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我說倒不如我痛故我在!

很想試試將嘴巴死命張到最大,看看那條橡筋會不會斷。嘻嘻!

23.9.06

上天堂還是下地獄?

昨晚又和朋友在MSN聊天,她對我說永生:人的肉身死後靈魂便會去另一個地方,一是去天家,一個永遠喜樂的地方;或是去地獄,與魔鬼同在。

我對她說,我不要永生,人死了便是死了,肉身死亡靈魂也跟着滅亡。她說人一是永生,一是永死。對我來說,死只是一剎那的事情,而不是一個恆久在進行的狀態,哪來永遠的死亡?再想,永生中的生應是指存在的意思,若說人死後靈魂不會滅亡,只會上天堂或下地獄,那無論靈魂是去了天堂或是地獄,那也是一種存在的狀態,那跟本沒有可能永死。

話說回來,若天堂和地獄真的存在,問我想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我會想下地獄。雖說天堂是一個永遠喜樂而又完美的世界,但這樣絕對的美好真的好嗎?不是”唯恐天下不亂”,但我只單純地覺得,天堂好像會很悶。以前看過一齣戲《一人有一點顏色》,我相信天堂會像戲中的小鎮Pleasantville,所有人和事都是完美的,天氣永遠晴朗,沒有火災,人不用大小便。再者,若不信天主和自殺的人會下地獄的話,我更想下地獄,那我便有機會和很多有趣的人見面,例如尼采、梵谷、李白,甚至是佛陀。

與其死後到天堂享受永遠喜樂(或者是下地獄),我更希望自己能做到佛教所講涅槃的境界。佛教有輪迴一說,相信人死後會不斷轉世,並因前世所作的善和孽,而被決定下一世做什麼。但人可以修行至善,最終脫離輪迴,達到涅槃的境界(可以理解成超脫生死,不用再為此煩惱)。

孔子說 "未知生,焉知死。" 猜測那麼多幹啥?不如多想如何活好好了。

20.9.06

蝴蝶夫人的《情獄》

昨天晚上去了聽香港管弦樂團的蝴蝶夫人音樂會,蝴蝶夫人一角由中國籍的女高音和慧演唱。不去談她唱得好不好(我也只是個外行人,不敢多加評論),我反而很想寫一寫蝴蝶夫人故事本身。

記得上月看過一齣法國電影《情獄》,看完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懨悶。聽這個音樂會,感覺也是一樣。

只能活在戀愛中的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巧巧桑,嫁了給一個美國人;結婚不久丈夫便撇下她。她等了三年,丈夫音訊全無,連自己有了兒子也不知;她每天從家中的窗子往外望向海港,希望一天會看到丈夫坐的一艘船泊岸。家中沒錢了,她既不想改嫁別人,也不想工作養大兒子(未婚前她是一位藝妓),只懂以淚洗面,等那其實早已變心另娶的丈夫。當丈夫帶着新妻子回來,要她將兒子交給他們,她只軟弱地應承,然後自殺去也。

只會活在一個自己製造的虛幻愛情世界,不為自己生活負責,什麼也不理不顧的女人,令我感覺懨悶。

那丈夫也真的虛偽,回到舊家,這邊唱着”唉,怕她(蝴蝶夫人)會受不了!”,跟着便又要搶走她的兒子;更可恨的是,他不敢親自對蝴蝶夫人要求,還要勞煩他的新妻子!到劇終蝴蝶夫人自殺死了,卻又悲傷地望着她的屍首哀鳴”蝴蝶、蝴蝶、蝴蝶!”

蝴蝶夫人腦袋一定有問題,這樣一個厚顏無恥的男人愛來幹啥?還要為他自殺?那新妻子也有問題,這樣的一個男人有什麼值得別人去愛?這樣薄弱毫無說服力的劇情令我感覺懨悶。

《情獄》──活在自己製造的情獄

三位女主角的父親因戀童(他的男學生)罪而被判入獄。有一晚他回那已不能再容納他的家,想見他的三個女兒。母親死也不原諒他,亦不讓他去見見他的女兒。父親傷心欲絕,並跳出在家走廊盡頭的窗子自殺死了。

記得在劇末,三位女主角對母親說清楚已死的父親原來不是有罪,只是那個男學生當時愛上了她們的父親;那個男學生有一天在父親的辦公室裡脫光衣服,恰巧被母親發現;她不原諒他,也不讓他解釋。還清楚記得那母親執着的表情,還有她寫的那張”我永不後悔我所做”字條。

那母親的執着,令我感覺懨悶。

真不明白這些女人為何要活在一個自己製造的虛幻世界中,無論是為了愛也好、恨也好,令別人難受,自己也不好過。有愛情是好,但沒有愛情也可以海闊天空。何不放開/看開,寬恕別人也寬恕自己。

******

最令我佩服也最瀟洒的還是《情獄》中大女兒丈夫的情人。當她發現自己的戀人原來是有婦之夫,想也不想便說分手,還痛罵哀求和她一起的他一頓,”你什麼人也不愛,你只愛自己!”

她的洒脫我真要好好學習。

19.9.06

人生的說明書

晚上玩MSN遇上一位朋友, 她對我說一個很有趣的theory.

她說:" 如果相信有造物主的話,咁被造物都會有佢被造的原因及意義","正如,我們買一件物品,都可以見到創造者寫上的說明書."

我腦袋即時想到那些"鐵板神算"、"紫微斗數"等等算命的玩意兒. 當然,我的朋友是一名基督徒,所指的一定不是我所想的東西.不去爭論是否有造物者,但這樣的theory也甚為有趣.她所說的說明書,我相信是指聖經或基督教教義等等,但我卻覺得這是在講一個人的宿命.

試先想想,若自己是一件物品,我會是件怎樣的物品?是一個吸塵機?地拖?無線電話?多功能電子記事簿?或許只是一頭待宰殺的豬?就當我是一個吸塵機吧!若我是一個吸塵機,我的身體功能就是用來吸塵,若我想做一個無線電話,可以嗎?相信不能.這是一個吸塵機的宿命.

當然,人比吸塵機又沒有這麼"灰",不過是否在冥冥中總有主宰?或者應該說是有一些東西局限了每一個人的生命?我認為有,這些因素有很多,包括外在因素,例如成長的地方,受的教育,生活的圈子等等;內在因素,例如一個人的性格,處事模式,天份等等.這些外在和內在因素相互影響,也影響一個人如何與世界互動.這就是我所說的宿命.

記得以前看電影 the Babe, 裡面的一隻貓對着小豬嘜講"A pig has no purpose."人有沒有purpose我不知,但人比起其他生物己算好彩,起碼有智慧去找自己的purpose.

4.9.06

This is my Life, Rated

Alright, another test I discovered from my friend Eva's blog.
This Is My Life, Rated
Life:
5.5
Mind:
5.7
Body:
7
Spirit:
5.5
Friends/Family:
3.7
Love:
0
Finance:
5.8
Take the Rate My Life Quiz

Love: Zero!

I have a strong body but weak mind comparatively. That's the worst thing! By the way,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nd and spirit? (From this question you'll know why the score of both areas are so low! Haha)

Friends and family: The score is surprising low.

Look at the bright side, my score in life is 5.5, that means there's room for improvement. Maybe this is the reason why I should stay alive and live.

29.8.06

讀書來幹啥?

最近和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輩談話,講讀書,甚是有趣.他說不明白現今的年輕人讀書來幹啥?不但年輕人辛苦,連父母也受苦.

父母一心希望子女讀多些書,就算將來不出人頭地,也能夠獨立照顧到自己生活.偏偏現在年輕人都不愛讀書,"皇帝唔急太子急",於是很多父母都出盡法寶, 大量補習不在話下,有些甚至連工也辭掉,日夜指導(監督?)子女功課學習,務求子女的成績能名列前茅.子女根本無心向學,卻被迫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讀書上.於是,父母整天喊打喊殺,子女受壓便更無心向學.惡性循環.

那位長輩更說,父母想子女多讀書,無非是希望他日子女有所成,能夠過好點兒的生活.現在不少父母花幾十萬供子女到外國讀書,有些畢業後回港找工作才賺那一萬幾千塊一個月,實在不化算;倒不如用那些錢買層樓給子女收租,收入還更好.

想真也是,讀一個大學學位要十多萬;現在若要在社會保持競爭力,不少人更讀多一個MBA或碩士之類的課程,即又再多至少十多萬──不是代表你會前程似錦,步步高阩,只是有多一點保障你的飯碗而已.

以前人人都渴望有書讀,是因為知道有學識,生活便有機會改變得更好.當知識份子不再是小眾,大學畢業生也只能在銀行做一個小小的職員,讀書的回報率便不是很高,對很多人來說,讀書更變成一種很被動的行為.

相信一定有人會對我說,讀書不可以這樣去衡量;但生活在現實社會,做什麼也要用錢的時候,用這種角度去想也甚是有趣.

14.8.06

《大汗推拿》

看完這齣「超爆笑社會關懷巨獻」的《大汗推拿》,離開劇場時心情卻是異常沉重.

此劇不但展現了中國人人性崇高、也揭開了其黑暗的一面,還有不少精心佈局,探討和諷刺人的光怪陸離.

有風要使盡利:有錢有權力便大晒的中國人心理

劇中角色林松(梁祖堯飾演)所目睹的一個「的士司機」事件,到現在我仍記憶猶新.

當林松第一次離開推拿店,他看見一輛賓士撞上前面的一輛的士;誰也知是賓士不對,的士司機當然理直氣壯地下車走向賓士向司機索償.誰知那賓士司機窗不開,眼不望,理也不理在罵的的士司機,在車子裡緩緩地吐着煙圈;那賓士司機還講了一個電話.

不久,一輛van仔駛了過去,剎停,四名大漢下車,手裡拿着刀,向司機走去:他們用刀插破那的士的四條車軑,的士一下子便”砰”的一聲脆在路上.之後那四名大漢便返回van仔把車開走,接着那輛賓士也呼的一聲開走,剩下的士司機呆呆的望着自己那輛爛了四條軑的的士.

不知是否以前中國人受了太大的苦辱,到現在開放了,物極必反;而中國四千年儒家的思想似乎未能根深柢固地種在這班人的腦海中,產生大量這種「賓士司機」類型的人.有時在街上碰到些有錢的暴發戶便像那位「賓士司機」,聲大夾惡,以為有錢便大晒,行為可恥,不知禮貌為何物;在大陸很多事情又是靠攀附關係,若你認識一兩個有些權力的人,便能路路暢通.若你有錢又有權?那可不得了.

劇末,林松再一次離開推拿店,走向那仍站在原地,已發呆整天的士司機,問司機有什麼可以幫上忙;那司機答:「給我一支手槍.」他伸手入褲袋,將同行偷偷塞給他,要他帶回香港的一支手槍拿出來,放在的士車頂,離去.

不知道得到這一支象徵權力──手槍──的的士司機會作出什麼選擇?若你是那司機,你會如何做?

草根階層的堅韌掙扎求存精神

”我卻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在劇末由耶律屈原(陳淑儀飾演)的口中講出來,我想這是編劇潘惠森的刻意安排,對劇中努力討生活的大汗推拿店員、和大陸千千萬萬像他們一樣的人的一種致敬.

推拿店員水仙花(楊思敏飾演)一幕講到自己家鄉”卑鮮人”吃麵的習俗:用一個像用來洗臉大的盤子裝着麵,吃時要將盤子放在地上,人兩腳站在凳子,撙着,然後俯身吃麵.

為何要用這麼大的盤子和吃得這麼辛苦?因為卑鮮人居住的地方荒蕪,走三天路也未必有東西吃;而他們亦甚少有機會吃麵;因此每當他們吃麵,要用大盤子和俯身吃,好讓自己能牢牢記住自己吃麵時的樣子,當肚餓時便記起自己這個樣子來止餓.

水仙花,耶律屈原和店主萬純(邵美君飾演)都沒有受過什麼教育,只知要努力工作生存.相反,林松是一個畢業於中文大學宗教系、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但無論是生理上,或是精神上也要比那三位推拿店員軟弱和迷糊:目睹「的士司機」事件令他透不過氣,折返回推拿店;店主萬純為他腳底按摩,將他心目中的女神林志玲按走,令他腦海每當幻想完美女性便浮現”白色的賴斯(美國國務卿)”,他執着地要求萬純用腳底按摩按回林志玲出來;劇初他與店主萬純發生小誤會,給耶律屈原打兩三下便暈倒;到劇末他再與店主萬純發生小誤會,再次給耶律屈原打死後重生,憶述臨死前所想的竟然是些無絛謂謂的事情等等,都反映了林松這個人物精神和其學識不成正比的可笑,也與那三位推拿店員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反比.

生存的意義是什麼?是努力活下去

劇中林松說了好幾次,讀宗教並未能帶給他”人為何要生存”、”要如何生存”、”你這刻在做什麼”、”要做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而劇中水仙花也曾問過這幾個令耶律屈原思考良久也答不上的問題.

我覺得編劇是有意強調林松是個讀過宗教系、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為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卻引導我想了不少.有時候我們會問自己很多如以上”哲學性”的問題,但這些問題是不是對我們有幫助?有什麼幫助?找它們的答案對我們又有幫助嗎?甚至返回基本,問這問題有沒有意義?這問題本身有沒有意義?若是否定的話,想來想去幹什麼?只會令自己像林松一樣,頭昏腦脹又變得迷糊,漫無目的.而對那些單是生活也很艱難的人來說,這些思考對什至是奢侈品.

至於編劇是否有意藉此諷刺一些飽讀詩書卻又毫無涵養/自以為有見識的人,可能是想多了,但我覺得是肯定的.

劇末林松手上接着一些從天上傾瀉下來的沙,喃喃道:「這些沙是多麼渺小和微不足道,卻又這麼美麗,閃閃生輝.」令我想起曾聽過的一句肉麻話:「生命是美麗的.」或許人只要能活着,便已是美好.當然,自認讀過幾年書的我都是帶點林松式的思想,飽暖......不是思淫慾,但都在胡思亂想些Bull Shit!看我的Blog名也應略知一二.

《大汗推拿》是新域劇團製作,相片為場刊封面

1.8.06

In seek of eternity

其實已是個多月之前的事.

六月某星期日,我出席了港大校外課程舉辦的一個講座--香港視覺藝術的創作精神. Q&A環節, 有人問講者們如何看Street Art(講者都是年過半百), Street Art 於藝術的領域意義如何, 回答甚是有趣.

不去分析Street Art是否藝術, 回答的講者先借用友人說話說了一點:

坐在飛機的一個窗子旁, 望出窗外, 看得到的風景就是我望的窗子外的風景. 這些風景呼嘯掠過, 過了就是過了, 有一些我看得到, 有一些我看不到.

不但側面地回答了街頭文化與精緻文化的差異與其在藝術領域上價值的不同, 也令我腦海一閃,我想我直到現在,一直在執着和追求的,就是這種"價值".

有些人"不在乎天長地久”, 有些人則執着於恆久的東西.認識我的人,會知道我喜歡Fine Art,歌劇等等這些好像是很高檔子的藝術.我想我之所以喜歡這些精緻藝術,是因為它們能給我一種"永恆"的感覺.試想想,莫札特在二百多年前創作的樂曲、米開朗基羅在五百多年前雕刻的雕塑、甚至是李白在千多年前寫成的詩詞等,現在仍在觸動着不少人的心靈.

不是看扁流行歌、街頭藝術等等,但我只覺得這些只是過目即忘的玩意兒,若我生於一百多年之後,相信這些東西已不能帶給我感動.

也許我不應生於這個年代,現在做什麼都只是要快快快,連對身邊所有的事物和感覺也只怕是血肉模糊;喜怒哀樂來得快去得快,A今天和B分手,明天已愛上C.這樣的生活/生命算是什麼?


香港視覺藝術的創作精神相關網址:http://hkuspace.hku.hk/50anniversary/VisualArts.html

記得小時候讀中國文學也好,讀中國歷史也好,岳飛的精忠報國,不但在中國歷史上得到很高的評價,亦值得後人學習.但對我來說,岳飛這位偉大的人物的忠心,只是愚忠;而這種忠心是否值得人們學習,我亦對此有所保留.

岳飛如何精忠報國的歷史我不再多提,既現實又斤斤計較的我只覺得要忠心也要先看值不值得.宋高宗為一位昏君,加上小人當道,他根本沒有意欲收復河山:"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的遊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這首詩便是諷刺當時的統治者只顧享樂,連國家快滅亡也不理.

岳飛為宋朝與金國打生打死,最後被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師,並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而賜死.他的忠,只為他帶來救國大志未完的遺憾和死亡;為這樣的昏君忠心,值得嗎?

記得爸爸曾慨嘆,也帶點怪責的語調向我說過,"現今的年青人工作都不再像以前的人那麼忠心,常常想轉工."

說我把事情看得太利害也好,身處現實社會工作談什麼忠心?公司當然希望員工對公司忠心賣命,但試想想,當你有一天不能再工作,甚至只是公司想縮減開支裁員,公司會如何對待你?會不會因你的忠誠而不將你棄之不顧?還是我的老師說得好,若你的工作未能給你適當的保障,跟它談忠誠忠心來幹啥?

對我來說,工作就是工作,身為顧員我會安守本份,對公司尊重,但講忠心?忠心要看雙方面,若只是單向式的忠心,要我做一個愚忠人,我寧做一個不忠的背叛者.

******

有時候在亂想,若當時岳飛沒有接那十二道金牌回師,他的命運將會如何?歷史對他的評價又會怎樣?又或是他不理那十二道金牌,繼續打退金人,結果宋高宗又會如何對待他?

我覺得岳飛當時腦海一定有閃過這些問題,但可能是他為人並沒有太大政治野心(好一個安份守己的忠臣,沒有想自己做皇帝).我亦相信岳飛也清楚知道,當時若回師一定是死路一條,但他始終選擇回去.不回去最終會被冠以叛國罪,若能偷生也不會快樂,不如一死.

讀岳飛的《滿江紅》和《小重山》,腦海總會浮現一種像某些電影情節的印象--一個英青力壯的人瞬間變成垂垂老矣的老人.前者的朝氣和後者的抑鬱對比之大,令我不敢相信兩詞同是出自岳飛.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岳飛留下的,只有無限悲涼,無限感慨.

部份內容參考自維基百科 

10.7.06

獨立

從前有一個小學生,想要獨立,於是他問父母索取每月一百元的零用,吃過零食買過玩具,把餘款放進父母為他開設的兒童儲蓄戶口內;小學生長大成為年青人,想要獨立,於是找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遷離有如溫室的家,過着朝九晚十一的公司奴生活.年青人長大成為大人,想要獨立,於是結婚置業,結果婚姻成為了他的生活束縛,物業成為了他的經濟負擔.


Quote自今期am post,主題是「獨一代」,談獨立,內容發人深省.

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細心分析過什麼是獨立,我對獨立的認知也只是如普遍的人對獨立的定義一樣:生活方面,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以自給自足,並每月給父母多少家用;思想上,有自己主見,不要容易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想法;感情生活方面,情緒上不要太易受情人影響,什麼也先為他想,要有”自己”.身為現代女性,財政上應該獨立----簡單來說,即不要靠男人養,就算沒有男人亦不會活不成(為什麼一定是男人?難道女人養女人不成?).有趣的是與我談女人應如何獨立的男人,大部份都語重心長地強調女性”財政上應該如何獨立”,感情上他們可甚少、甚至沒有說女人在感情上要如何獨立於男人;有少數甚至有想女人養男人的念頭.莫非現在養女人太難太吃力?

先不去談男女性別、身份之間的獨立,作為一個人,一個個體,怎麼才算是獨立?若照以上Quote所說,人只是在不同時候,去依賴不同的東西令自己”獨立”.但再換一個角度去想,若人有所倚賴是否就等於不獨立?或是,什麼程度的獨立才適合?

腦海突然閃過一個情景:若果有一天政府沒有了,那些整天只會罵政府的政黨、政客,還有什麼政黨方針可以令他們站得住腳?也許那時就會見到他們的是不是真有見地,還是只懂唱反調、喝罵的大聲公.

一個人是否獨立,也許要看他當他失去了他所倚靠的東西時,自己的方向會不會被動搖吧!

獨立不好,”獨”即唯一.沒有其他東西可作比較,沒有互動,怎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

23.6.06

Coming Month...

Lots of fun and hard work I can foresee in July.

3 boat trips, 15 shows by Zuni, and new pole dance class I will join. If I still got spare time, I must go wakeboarding.

After knowing some great and professional wakeboard players last week, my wakeboard mood is back (well, actually it's always there but I just don't have my wallet loaded for it). I must find ways to make more time, and of course, more money to do it.

For the pole dance, it is a really good investment for women, no matter for health, body shaping, buidling self confidence and many other purpose that you can think of, or can't think of. After all, men are more or less the same. (well, not the brokeback type I guess)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have to stay healthy for all of these activities. My stomach is not that good recently. I suffered from diahrea for 3 days this week. Just hope that for the coming month I'll be Genki!

30.5.06

《29+1》: 陌生的熟悉人

看本地製作《29+1》,有不少值得細味的地方。其中一些場景,令我感觸良多。

有一幕,背景音樂只有空洞而重覆的「嘟、嘟」聲,女主角彭秀慧在空空盪盪的舞台,望着一束打在地上的光說話......

「爸......」

她的爸爸病了,她與爸爸之間的所謂「談話」其實只是在喃喃自語,在和一個對她的說話沒有反應、不會回答她的人自言自語......最後,重覆的「嘟、嘟」聲變成一下長而不斷的「嘟......」,她的爸爸死了。

另一幕,女主角的男友剛從上海公幹完畢回來,幾天沒見,她想與他好好談談,又興奮地問他公幹幾天的事;但他只顧翻着自己在看的書,反應都是冷冷淡淡、敷敷衍衍......最後,女主角忍不住,問他是否沒有去上海,他不語;他們分手了。

看這兩幕,突然間想到,自己和家人相處的這麼多個年頭,有多少時候會與他們談話?而所謂的談話,又是否真正的談話?(我想用「溝通」一詞可能會比較恰當)還是只是有一句、沒一句地應了便作罷?我與家人,或是一些朋友之間的關係,又是否只是像那一幕,女主角望着動也不動、沒有反應的父親說話:好像很親切,但其實很疏離、很陌生?

覺得很奇怪,為何很多時候,和不太熟悉的人談話更能暢所欲言,但與身邊最親近的人,卻反而不能直抒胸臆?將劇中女主角回想在某年聖誕節,那時她剛剛失戀,當時只是好友的男朋友安慰她、和她一起倒數的一幕,和之時所說的他們分手的那一幕相比,便會感覺到當中的微妙。

記得有位朋友對我說過,最好的談話對象是陌生人,因為陌生人與自己沒有衝突,反而最能夠客觀地去聽和講。也許,人在情感上還是不能夠做到太客觀。「君子之交淡如水」,冷靜一點,保持多一點距離,反而可能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能夠去到一個更深入、更廣闊的層次。

有關《29+1》演出,可瀏覽 http://98.to/29plus1/

7.5.06

女人, 你的名字是蠢豬?!

最憎在家裡看電影,不是因為片種或環境問題,而是我那口不能停一秒的爸爸──他最愛邊看電影邊做旁述,評這彈那;尤其是當遇上那些”英雄救美”類的片子,大男人的他一定會對片中的女主角彈得體無完膚.

就像今晚,電視播影荷理活電影《六日狂奔七夜情》.電影劇情在我爸爸旁述之下,我已沒有心情追看,大概是講一男一女,男的是機師,女的是紐約人,他們坐的小型飛機失事墜毀在一荒島上,他們倆要在島上生活及求救,不知為何又有人到島上追殺他們......以下是一些旁述的精華:

”個女的,做事一味衝動,都不會冷靜想一下,有事無事便發癲......”

”嗱,唯一用來求救的燃燒彈都射歪,上面那隻是民航機,那會看得到你求救......”

”紐約妹,乜都唔識,又扮晒野.”


到他們爬到山頂,男主角拿地圖出來,似乎找不到方向,再把地圖交給女主角:

”連張地圖都Dum咗去啦!做野咁衝動......”(但女主角當然沒有這樣做)

有一幕主角遇上追殺他們的人,男與女的分道而行;男的與追殺他們的人大打出手,搶”砰”的一聲響:

”咁既情況下,個女的就唔好走出來裝裝吓,又幫係唔到手......"

到女主角幾棍打暈在男主角身後,準備襲擊他的其中一人,他又說:

”係打就打多幾棍啦,以防萬一......”

無論如何,女的做什麼、不做什麼也是不對,男人就萬能,樣樣叻樣樣精,有事做錯就姓賴.

這些英雄主義式電影,有意無意之間總愛將女性塑造成什麼都不知不曉,遇上事情只會亂成一片,不會動腦的弱者.就算現在進步了,有些戲會給女性一點兒腦袋,但男的角色總是會有腦一點,女人最終都要男性相救.

我心想,不是女演員肯犧牲做個蠢豬造就男性,愛面子、逞英雄的男性角色還有地立足?

與電影相反的,現實上女性的卻愈來愈堅強獨立.我家的燈泡是媽媽換的,連電器都是她修理;她若不是不夠力,連用電鑽鑽牆她也行.男人,就讓你們用電影來滿足自己的男性主義幻想吧!

下次讓我播一播Jodie Foster的Panic Room.我相信戲中那班自以為有智慧但其實很蠢的男人比這齣戲的女主角更可笑.

不如將這齣電影的男女角色倒轉,看看爸爸有什麼話可說?

4.5.06

遺傳

我想,都是遺傳惹的禍.

媽媽曾對我說,她以前很不喜歡自己的家,很想快些找個人嫁出去便算;又話婆婆整天咿咿哦哦,搞到舅父都不愛回家。就連媽媽自己,每次去探婆婆都要鼓起很大勇氣,又硬要我陪她去,有一兩次甚至弄至不歡而散。

最近(也不算是最近,應該是自從我離開日航之後),便開始聽到媽媽的咿咿哦哦(可能之前都有這樣,只不過我常常不在香港,少聽點兒了罷!)。這陣子,可能因爸爸身體不好要進出醫院,而我又未找到新工作,她更缺乏安全感,時常咿咿哦哦我這我那,”以前我們就只會想如何多賺點錢給家,現在你們這一代只會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賺的錢也不夠自己用。”、”又不認清自己目標,唔肯捱,是但討一份工作生活,再用其他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最慘現在沒有工作,儲蓄也不多了,沒有什麼都不敢出街,唯有硬著頭皮聽她的訓話。

想想她說的也真沒有建設性,話說後又不會令事情好一點,加上她這樣常常咿咿哦哦,只會增加我的負面情緒,還有破壞我和她之間的關係,不如正面一點鼓勵我努力找份好工作更好!

這陣子己學乖了,不再和她講自己的工作還有私事,以為這樣便可以減少我們之間的磨擦。誰知今天我一起床,她又開始對我訓話(表面上似是和我討論),破壞我的心情。最怕別人幫不到我又要諸多建議;我還有幾十年要工作,未到末路我始終堅持要找自己想做和做得快樂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要多提醒自己,將來若我有兒女,一定要多鼓勵他們,而不是整天咿咿哦哦。

但願我得不到這樣的遺傳。

3.5.06

第六感

聽上去似乎有點玄,也太迷信,但我覺得我的第六感/靈感(有人說是直覺)都頗準確.

三月上旬,得到某Agent的Offer, 某航空公司的空中服務員;求職時已知只是為期六個月的臨時工而已,但都有興趣,便去一試.知道他們聘用我之後,心裡其實是很高興,但卻有另外一把聲音似在潑冷水般,不停在提醒自己,未正式簽約之前,都不要太高興.整件事情不再詳述了,因我覺得合約有太多問題,最後的結果是雖然我已簽了約,也執拾好了行李準備出國,但在出發Training之前,已”辭掉”那份工,最終沒有履新.

上星期,接到一個電話約我”再面試”.其實早在三月尾的時候,我已去過該公司面試,之後便再沒有收到他們的消息.我心想我一定沒有被選中了,誰想到整整一個月之後他們會再找我?問他們為什麼再面試,與我通電話的人說不太清楚,因他只負責聯絡.

到了面試那天,與上次面試的人談了沒多久,便說會請我,並講好基本的Terms,他們會再聯絡我何時上工.

面試之後,當然又是開心了一陣子,但之後開始便想這想那,又是之前的那種感覺,心裡有點忐忑不安.好友說,”當然啦,一天未簽約都會有點不安心.”但,不是單純的不夠安全感,而是覺得事情並不是如表面那麼落實.直到今天,收到他們的電郵,說他們在處理招聘事宜,若有需要會再邀請我與公司會見,還邀請我去他們的一個Function.似乎他們還未有落實聘請我,我還會有更多考驗.

看,我的第六感是不是很準確?還是我對別人的行為說話很敏感,連那一點點的蛛絲馬跡也能臭得到?但我過往的很多經驗加上很多人都曾對我說,我不是這麼細心和眉精眼企的人,而我也覺得自己不是這麼精靈伶俐.

算吧,還是好好想一想如何迎接他們給我的另一個考驗.

26.4.06

心寒

今天發生了一件事,似乎有機會變得很嚴重;我不知自己的直覺準與否,但以我個人的理性分析(除非我的分析能力是零),事件似乎不是很對.

怎樣也好,我只希望爸媽精神不要太勞累,身體健康.

其他的人,理他幹啥?

返正若人要自甘墮落,沒有別人管得了.

但願不是如此.

25.4.06

攀石

第二次去玩攀石,但似乎比第一次玩還要快累,是否整天沒有吃東西的關係呢?

記得第一次玩,害怕得不得了,累死也不想放手.放手的時候,嘩嘩大叫.今次好多了,一口氣便爬上頂,不過代價是手痛得不得了.差不多到頂的時候,手累得也痛得打震,但只有幾步便到頂,沒有理由不爬上去;我半爬加上下面be我的朋友半拉半扯之下,不是太輕鬆但還可以地上了頂.

之後再爬,不一會手已無力,肚子又咕咕大叫,真沒有意志爬上去,除非放一碗飯在上面啦!哈哈!

真要好好練如何借腳力撐自己向上爬,否則從此下去,手瓜不變阿諾舒華申力加那樣粗壯才怪!

24.4.06

新身分證

看過身邊不少朋友的智能身分證,照片都拍得不錯,唯獨是我的.......嗚嗚

前幾天和Eva去取新身分證,她拿完她的便到我拿(在同一個Counter),我一過去Conuter的職員便對我說:「你的相片拍得比你朋友的白很多。」我心想,我的concern不是白與否的問題,而是漂亮與否。

取身分證一看,我的心頓時一沈。不用我多花筆墨解釋了吧!

之前聽別人說可以任影直到滿意為止,騙人的!

Eva安慰我說,待我箍完牙再去申請一張新的。但似乎太浪費金錢了吧!

P.S.不要問我拿我的智能身分證來看,我不會給你們看的!哼!嗚嗚.......

16.4.06

Limitation of Creativity

昨天晚上去了一位朋友家”煲碟”,看完King Kong之後便看Angels of America. 雖然尚未看完整齣劇(片太長了,有六小時之多!),但其中不乏精彩的片段和對白.其中一個Chapter中,Harper及Prior在夢境中相遇,言談之間講到夢境和創意的關係,甚為有趣.

所謂創意,其實只是人們將日常生活中所見的事物,拆散之後再重新組合;而這也正正是創意的限制.所謂”太陽底下無新事”,人根本沒有可能天馬行空創造一樣東西.以這個角度去想,就算是天馬,也只是人類看過鳥和馬之後想出來的一種”新的”混合物.

不過,說到底,就算人類沒有真正的創意,但人的想像力卻是豐富的,否則怎可以將一些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串連在一起,並賦予這些新的東西新的意義?




圖片來自:http://www.hbo.com/films/angelsinamerica/

15.4.06

第一次去紅館看演唱會

是陶喆的演唱會.

心情很興奮.因我從來未試過在紅館看任何表演,而這也是我第一次去看亞洲人開的流行曲演唱會.

場地很大,聽和我同行的朋友Jac講,可以容納一萬人左右.怪不得這麼多歌手想在這兒開演唱會.若滿座的話,收入應該非常可觀.還有那些Fans手上拿着那些螢光棒之類的東西fing來fing去,也甚是漂亮,有點像看星星的感覺.

音響就不是太好了.可能因為場地太大,而我又坐得高(山頂最高那行),聽是聽得到,只是聲音有點兒”散”.

陶喆真是唱得好(否則我都不會買票看),但三小時長的演唱會實在是長了點兒,不知道這是香港演唱會的特色,還是所有演唱會都是如此?可能很多觀眾都會覺得這樣才值回票價,不過我就覺得站在歌手的立場,三小時的歌唱是很吃力的事,加上若歌手的演唱會是有很多場的話,其實真的是攞自己的把聲來較飛.

最可惜的是這些演唱會都沒有場刊,否則可以拿來作紀念.

20.3.06

看了兩場香港藝術節的表演,話劇《不期而遇的男人》和爵士音樂會《巴西夢和紐約之聲》,都是很精彩和高水準的演出,但似乎欠缺了一點點的”火”.

首先講《不期而遇的男人》,有朋友看後,說看這樣的舞台劇很不好,因演員的演技強弱大懸殊,鍾景輝和鄧萃雯二人根本察不出火花;但對我來說這卻是一個很好的經驗,不太熟悉和懂得欣賞話劇的我,從這個演出我清楚了解到什麼叫做好演技,原來是有這麼多事情需要掌握.

鍾景輝的演技由吐字表情動作,到控制氣氛節奏都是拿捏得非常準確,恰到好處,簡直無懈可擊.初次演舞台劇的鄧萃雯完全給鍾景輝比了下去,原本甚有星味的她也變得黯淡無光.毫無疑問,我和很多其他觀眾的注意力都被鍾景輝吸引了過去,但有一點,別人說我雞蛋裏挑骨頭也好,我就是覺得鍾景輝的演出就是太完美,這種完美和他對氣氛節奏控制得非常準確的感覺,令我覺得,就是欠了一點兒什麼.反觀鄧萃雯,她並不是演得很好,但有些”位”則非常令我覺得和相信,她在演的,不是一個角色而真的是一個人.

爵士音樂會《巴西夢和紐約之聲》,我會說:這是一個令我聽得到喉唔到肺的音樂會.Paquito的演出不用多說,正!而紐約之聲是一隊四人和聲組合,他們的和唱是非常融合和美麗,有如天藾,但和Paquito同台演出是否合適我則有所保留.

聽Jazz我不是要聽完美的音樂,就是要聽有瑕疵有Passion有”火”,玩得夠放的音樂,要聽落過癮.Paquito和自己的Band奏Instrumental時完全能夠滿足到我.但紐約之聲一出場和Paquito合演,我就強烈感受到Paquito和紐約之聲要處處互相遷就.雖然我明白和聲本身已是不易,要玩即興更是難度極高的事,何況還要加上一隊Jazz Band? 但他們着實是拘謹了一點,加上他們其中一員很愛作一些像指揮的手勢,真的令我受不了,我這是在聽Classical Music Concert嗎?紐約之聲也有一些地方有某些成員Solo,都是一個樣子,聲線好,音唱得準確,就是沒有”火”,沒有Character. 我想,乾脆分開Paquito和紐約之聲各自演出,效果一定會更好.

再想遠一點,我想我愛舞台藝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舞台藝術是活的,無論排練得如何純熟,有些東西,只會在那一剎那發生,甚至是瑕疵和錯誤,這就是我想要的"火".和電影不同,電影是死的,無論你看它多少次,那卷帶子的內容都只會是一個樣子.

28.2.06

藝伎的回憶

總覺得很多日本男人其實很變態,尤其是對未完全成長的小女孩更是有種不能解釋的迷戀(或者只是我不理解他們).看《藝伎回憶錄》更進一步確定我的想法是正確的.

董事長與小百合的愛

故事尾聲時,豆葉對小百合說,出錢讓她將她訓練成藝伎的人,是董事長.而最終的一幕,董事長會小百合時,對小百合剖白,他還記得,當她還只是一個小女孩時,在橋上和她相遇的情景;他的眼神彷彿在暗示,自那時開始,他已對她念念不忘.

我對這一幕的感覺只有噁心,一個男人用錢,將一個他曾多年前遇見的小女孩,但現在已成為少女的女子培育成藝伎,還要說是一早已愛上了她,只是因一些事而不敢追求和擁有她.我看怕小百合只是他的一枚棋子而已,愛什麼愛?哪人會將自己所愛的人變成一個就算不是妓女,也算是陪酒的小姐?

日本人的虛偽和矯飾

記得看一篇影評寫飾演董事長的男演員演得並不好,斯文得來又有點猥瑣,曖曖昧昧的,個性毫不鮮明突出.我則覺得,他演得好,因為這就是日本人的個性!看歷史政治以至社會文化,都顯示日本人很多想做又要瞻前顧後,做了又不敢認,還將事情轉彎抹角解釋或是將之合理化/美化的處事作風.

看報導有關一些日本人極力維護"藝伎"並不等同妓女,其實是很有文化的一種職業,因為她們要學習很多不同種類的藝術例如音樂舞蹈,又怕這齣戲會扭曲和損害藝伎的形象.我不去評論這齣戲是否有扭曲藝伎,因為我對藝伎沒有太多研究.但且看日本近幾年(相信也不止幾年了)興起的援助交際.美其名,援助交際是一些就業人士給和他們交際(去卡拉OK,飲飲食食之類)的女學生的零用錢或學習援助費,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都牽涉到性交易.性質上唯一的分別可能是妓女是全職的性工作者,而那些援助交際的女學生則只是做Part-time或打打散工.

不去談論這齣《藝伎回憶錄》有意、無意甚至是刻意去強調藝伎小百合出賣初夜,從而令人聯想到藝伎等同高級娼妓、交際花或是情婦,但若這個職業是有涉及性交易,那理你用什麼藝術音樂去將之包裝,那只是高級和低級的分別.中國古時也有類似日本藝伎的職業,那些青樓女子琴棋書畫樣樣皆精,但也一樣要出賣性.日本人對外界看待藝伎的態度是否過敏了一點?

其實一直對這些西方人拍講東方的故事不太抱有期望,說到底都是似在看”鬼佬唱大戲”,只有表面得不到神髓.反而退一步只看看佈景服裝,Hollywood真不是蓋的,"夢"真的是要用錢蓋出來,雖然並不一定是個好夢.

25.2.06

非洲流行曲天王──Salif Keita


從來沒有看過一個音樂會,到半場所有人都已經熱血沸騰,舞得大汗淋漓(指文化中心或大會堂這些表演場地),Salif Keita的音樂可真是利害!

坦白說,我覺得他的音樂可以再非洲一點,有時他實在用得太多音響效果,例如迴音.不過我沒有資格評論,因為其實我只看了音樂會的下半部.但他的聲線和唱腔實在特別,有點像唱山歌那種帶點原始的調調,情感上很真摰坦率不修飾,有些時候又覺得像是在聽Bjork或騰格爾,但卻少了前者的freak和後者的悲愴,令人覺得很溫暖.

最感動的是到Encore, Salif 邀請了很多觀眾上台和樂手及伴唱一起跳舞,一時間,非洲人、亞洲人、西方人都高興地隨着音樂舞動身體,表演者與觀眾打成一片,真的令我覺得世界大同.這就是音樂的真正力量!

Viva Salif Keita!

22.2.06

同性戀

晚上和一位老友吃飯,談性取向.我的老友那部份撇開不談,其實我並不抗拒我的戀愛對象是女人.

老友說想試就要趁着未結婚之前去試,我則覺得這不是試與不試的問題,反正我不是對同性戀存着躍躍欲試的好奇心,至少在肉體上不是.我只是愈來愈覺得,愛一個人,性別根本不應該成為其中一個條件,或許最和我合得來的會是一個女人也說不定,誰知道?


也許我這輩子也不會遇上一個令我心動,而她又想和我交往的女人,但若真的發生,我也會欣然接受.不過對真正的同性戀者來說,或以正常的愛情角度來說,這或許不算是完整的愛情,完整的愛情應該是心靈上和肉體上都同樣地Connect.但試問有多少人的愛情真的做到這一點?

21.2.06

Absinthe


終於從一本雜誌中得知這種我一直對之存有無限瘕想的酒──苦艾酒──的英文名字.

還是看<吸血彊屍驚情四百年>這齣戲惹的禍. 其中一幕在一間充滿古典歐洲色彩的餐廳裡, 德古拉為女主角Mina及自己斟的酒就是苦艾酒. 那晶瑩剔透綠寶石似的綠, 深深令我着迷. 在喝它之前, 先用器具將一塊方糖放在酒杯上面, 將酒倒在那塊方糖上, 讓那方糖滲滿酒, 而酒亦慢慢滴入酒杯裡. 看女主角Mina先輕啜一下那滲滿酒的方糖, 然後再嚐杯中的苦艾酒, 那種既甜美又帶點苦澀的滋味一定令人回味無窮, 不也正是人生的寫照?

根據該雜誌文章, 原來苦艾酒曾是不合法的酒, 直到最近才被合法化. 不合法加上不少坊間傳說, 為這酒添上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例如這酒有催眠作用, 會令人產生幻覺, 還有一些文學家、詩人和畫家等等, 例如海明威和梵高, 與苦艾酒有關的一些軼事.

還記得戲中德古拉還對Mina說: "Absinthe is the aphrodisiac of the soul. The green fury who lives in the absinthe wants your soul. But you are safe with me."

我看喝苦艾酒未必太危險, 但要看和誰喝, 若那人心懷不軌, 那才最危險.

(圖片: Absinthe Drinker by Degas)

19.2.06

再來一個心理測驗...

Your Heart Is Blue

Love is a doing word for you. You know it's love when you treat each other well.
You are a giving lover, but you don't give too much. You expect something in return.

Your flirting style: Friendly

Your lucky first date: Lunch at an outdoor cafe

Your dream lover: Is both generous and selfish

What you bring to relationships: Loyalty


其實我最希望的約會是在一個晴朗無雲, 風和日麗的日子, 在一塊綠油油的草地上和我的那個他談天說地. 我的dream lover, 當然是要 generous and selfish, 對我要 generous, 對其他人, 尤其是其他女孩子, 當然是要selfish 一點啦! 哈哈!!!

至於說我是一個 giving lover, but you don't give too much. You expect something in return. 也對! 那something 至少是對方的愛!單戀來幹啥?做悲劇主角嗎?我才不要做一個只會整天胡思亂想,盡想些沒有可能發生的戀情的傻子!不如努力爭取可以得到的幸福!

16.2.06

再不用睡眠之後...

今天上網閱報紙, 有一則新聞說有一些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藥,令人每天只需要睡兩個小時便足夠.

報導沒有說該藥有沒有副作用, 但我相信人的身體不是鐵造, 電腦CPU開Turbo都會減低壽命, 何況是人?

就算藥真的沒有副作用, 那麼不睡覺而省下的時間又用來作什麼? 機器和電腦的發明省卻了不少工作的所需的時間, 是方便了人類了, 但人的工作時間不減反加. 再者, 若人真的可以自由選擇用這藥還好, 最恐怖的是, 怕是這藥會令人惡性競爭和增加剝削, 若你不肯工作二十小時, 其他人都肯, 你便注定成為失敗者.

有時真的覺得人類很奇怪也很可笑, 老是發明和改進東西來找自己笨. 不如發明一種藥令人可以不吃東西也會飽和有營養, 反正除了睡覺之外, 人花最多的時間就是在吃身上, 又要買材料又要洗又要煮又要吃, 吃完之後又要洗碗, 多浪費時間.

不如再乾脆一點, 將人變成機械人算了!

11.2.06

Arts Festival Starts!!!

"Flower Girls" Shandy, me and the conductor of San Francisco Symphony Michael Tilson Thomas

6.2.06

人間狗鎮


會買這套戲來看,都是因為讀了某期Jet一篇黎堅惠寫的文章-Absolute Power.

當你對某人有擁有絕對權力,可以操控他的命運生死,你的良心還控制得住你的邪惡嗎?狗鎮沒有一人能夠做得到.

由妮歌潔曼飾演的女主角Grace某天神秘地出現在狗鎮,狗鎮村民Tom認為她可以成為改變村民道德觀念的橋樑.經他的遊說之下,村民同意收留這個身世不明的Grace,條件是Grace須要幫助村民工作,並在十四天之後的村民投票中得到全部十五名村民的贊成,否則Grace便要離開狗鎮.

Grace的熱心沒有白費,十四天之後村民全部贊成她留下.一天天過去,Grace漸漸溶入了狗鎮的生活,村民也對她不錯,並按她的工作付她薪金,雖然並不多.直到一天,警察來到,貼了一張尋人啟示,啟示中人正是Grace,村民便開始對她有所顧慮.之後警察再來換走那張尋人啟示,Grace由失蹤人口頓變成和黑幫有關聯的通緝犯.村民同意Grace留下,但她的工作要加倍,而薪金亦比以前減少很多.村民開始對她不客氣,女的對她呼呼喝喝,男的甚至對她作出不道德行為.

Grace再也抵受不住,在Tom的協助下逃走.誰知她逃走不成,卻被送回狗鎮.Tom將之前自己為了幫Grace逃走而偷了自己父親的錢的事情推了在Grace身上.村民為了防止Grace再逃走,硬將一個連着一大塊舊鐵車輪的頸箍鎖在Grace的脖子.Grace淪落為狗鎮的奴隸和男村民的洩慾工具.

一直都對性本善這觀念抱着懷疑的態度,看了這套戲之後我更加對之否定.很多不解的問題都迎刃而解:為何很多人對自己的親人態度很差,卻對外人很好;為何有很多老闆對員工呼呼喝喝和剝削;為何有些小朋友會橫蠻無禮地對待自己的工人;為何有些消費者用惡劣的態度對待服務他們的人;為何會有人啞忍家庭暴力等等.再看歷史社會現像政治傳媒甚至是宗教,很多東西或事情都是因為像狗鎮和Grace的這種過份不平等/不平衡關係,絕對權力在作祟之下,人們良心被埋沒,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也蕩然無存.

記得很多人問過我,為何好好的一份薪高飛行工作也辭掉不幹,以前我總會答得含含糊糊,再問我也說不清究竟是什麼感覺不對令我那麼不喜歡那份工作,或道是文化差異我適應不來.現在我可以清楚一點地回答,就是這種充滿絕對權力氣味的氣氛,令我忍受不了.

曾有人說過,愈是受過高等教育、愈權高位重的人愈是懂得做最”喇揸”的事.我想至少本戲作家是同意或有意諷刺這一點的,因此狗鎮裏似乎最有人性最講道德的Tom,到最末才會被安排得到比其他狗鎮村民更高的待遇──由女主角Grace親手了結了他.

狗鎮沒有任何人值得生存,除了一隻狗之外.

Their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dogville.dk/

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真的.

自從開始箍牙之後,我便經常發一些與箍牙有關的夢,最多的夢境當然是我拆掉牙箍的情境.昨天睡覺又發了一個有關我箍牙的夢,夢境甚為搞笑.

我夢見某日起床,到厠所照鏡的時候,發覺自己的牙箍竟然不見了!我的牙齒仍然不整齊,但像奇蹟一般,我的牙齒竟鬆弛得可以讓我自由地移動它們.於是我便很高興地移動我所有的牙齒,將它們排列得整整齊齊.

之後,我便心滿意足地合上嘴,再"YEE" 起牙齒想看看它們多齊整.誰知當我一"YEE",上下排牙齒都受不了對方的力量,全都向外撐了出去;之後無論我嘗試任何方法,也沒有辦法將牙齒固定不動在我想要的位置.

我再也受不了,想找回我的牙箍將牙齒定好位,卻怎樣找也找不到......到這裡我便睡醒了.

在工作上,我是一個會想方法改進的人,想不到連我的夢境也會進步,甚至充滿創意,由最初的正正常常到現在天馬行空.不知道當我下次再有關於箍牙的夢,會是一個怎樣的夢?

Love is...

今天和朋友到Pacific Coffee 下午茶,看見Today's Thought黑版上的Quote:

Love is an irresistible desire to be irresistibly desired.
-Robert Frost

好不美麗的句子,同時亦帶點玩文字味道,令我想起中國的「食包包食飽」或是「萬里長城長又長」等等對聯句.想不到西方人玩文字,咀嚼起來也甚有趣味.

看上面的Quote,又令我想起莎士比亞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其中一句:

Love looks not with the eyes, but with the mind.

但愛情卻又往往將我們的腦袋變得如斯脆弱和混沌,理智最終還是戰勝不了慾望,更妄談會”看”得到什麼.

31.1.06

不談情說愛的歌

從古至今,由古典現代至爵士搖滾流行歌曲,每每聽的都是些情情搭搭的歌,單戀相思愛恨纏綿,好似世界除了愛情便沒有其他東西可歌可泣。

前幾天和朋友去卡拉OK,其中一人唱了一隻由林海峰填詞,叫《流行曲》的歌,聽後真的令我拍爛手掌。

《流行曲》
作曲:Eric Kwok/Jerald 填詞:林海峰

清唱 一開口用喉嚨聲清唱
這樣 才會令你為我拍掌
扮偶像派係我理想

感動 段段歌詞要寫得感動
能夠 講鼓舞及明日理想
一淺白易明人就唱 wo

假音 唱到第二段嚟個假音
震音 震爆個尾音至夠壓場 wo
慘情 我愛你抵死冇好收場
煽情 必兩粒眼淚情緒高漲 wo

去到 chorus chorus要易記易唱 wo
記住要 重複 重複 我為K迷著想
仲要 repeat又repeat 這旋律先算最強
流行曲 要大眾 隨時隨地唱

點唱 手機響用和弦聲即唱
這樣 日與夜我會到處響
日播夜播就最理想 wo

和音 要大量和住咪我走音
懶音 好有風格人人會跟得上 wo

去到 chorus chorus要易記易唱 wo
記住要 重複 重複 我為K迷著想
仲要 repeat又repeat 這旋律先算最強
流行曲 要令到 全場大合唱

再上再上 呢段要越唱越搶
再上再上 呢段會越唱越娘
爭住唱 你記住要出我份糧 冇錢點唱

再上再上 乸實塊面唱做樣
再上再上 一定會斷氣內傷
三連音 三連音 三連音
三連音 三連音 三連音 音
wo chorus chorus要易記易唱 wo

記住要 重複 重複 我為K迷著想
仲要 repeat又repeat 這旋律先算最強
流行曲 唱就唱 咪求其是但唱

我首流行曲 一定中 一定爆
爭住點唱 攞硬獎

從沒想像過一首歌可以這麼正,歌詞本身竟是講作曲!聽到第一次Chorus那段已忍不住拍手;到臨尾那段連續六個三連音,頂!我學聲樂兩年每遇到三連音(Triplet)的拍子都不是掌握得很好,而這首歌(還要是流行曲)竟一下子便連續來六個!哈哈,好得!只有他才可以將音樂玩到咁盡!

除此之外,不難聽出歌詞其實很憤世嫉俗,寸爆!偶像歌手作曲填詞人樂壇頒獎典禮社會追科技潮流現像聽流行曲的人甚至正在卡拉OK唱歌的我,無不被他幽了一默(甚至是打了一巴掌!)。不大聽和不太看得起香港流行曲的我(正因為很多歌都是為卡拉OK而生,流水作業粗製濫造)從此真的對香港流行曲另眼相看!

林海峰,你好嘢!

*P.S. 個MTV都好鬼得!

(歌詞取自http://hk.music.yahoo.com

30.1.06

錯愛?

世上沒有太多錯愛,只有太多人一廂情願。

你愛一個人,那人也同時愛着你,那當然是最完美。若不,只有其中一人單方面付出,美其名是錯愛,說得坦白點那只是你一廂情願。流行曲《好心好報》的其中幾句歌詞:

對你好 無人稀罕我好 無人欣賞我好 原來你習慣他一套 從來沒有愛我 看得清楚我知道 不必得到不妨陪襯 但願為你好

表面上看這樣的人真偉大深情,付出自己的愛不求回報,只求守在所愛的人身邊;但這樣的愛對那個根本不愛你的人來說,只是多餘,甚至是負累。

不是叫人戀愛斤斤計較,但愛情不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你肯付出對方也不一定要接受。與其將自己的愛付出給一個根本不需要你的愛的人,不如多關心那些真正愛你或需要別人關心的人,例如家人、朋友,甚至是年老無依的人、孤兒等等。

不要妄想什麼時間不合,有緣無份,不愛就是不愛。再一廂情願下去只是你戇居。

何必做一個吃力不討好的自作多情人?

29.1.06

我要快高長大

新年快樂!做中國人真好,一年有兩個新年,可以許兩次願。今年我的(農曆)新年願望是要自己思想快高長大,要成熟穩重一點了,不要再像小孩子般幼稚。

這幾天來有空閒,讀了好幾篇文章,全都像是往我臉上狠狠地刮一巴巴掌,令我又紅又痛;不過,痛之餘,也刮醒了我,好文章才有這種效果。


任性是要有條件的

讀今期號外,林奕華的文章《情人節最佳電影》,節錄以下一段:

很多人喜歡《亂世佳人》是因為想藉着有人寵他愛他而延續孩童般對任何事物予取予酧的任性。美其名「不想長大」和「不長大」。然而,可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任性」的。慧雲‧李有,因為她漂亮。換了五官並不漂緻,身體沒有流着籃血而只有猶太人血液的芭芭拉‧史翠珊便一輩子不可能恃寵生驕與為所欲為。

我想我也是任性,不是因為我漂亮(雖然我也不反對,哈哈!),而是我有一個疼我的爸爸;他自己一人擔起整個家,讓我去做自己愛做的事。是時候交換一下角色,讓爸爸也可以任性一下。

再者,這種任性一般而言放在社會上並不適用,不過若夠精明的人,卻非常會玩弄這種技巧。但說到底,做任何事情之前還是要先看自己底牌夠不夠,才好出手。


要無拘無束地享受生活,先要做個財政自由人

也是今期號外的文章,內容都是關於理財投資。生於藝術家庭的我總會覺得凡事只講錢很市儈、很肉酸。這文章的一點提醒了我,

錢不一定買到快樂,更不比愛情、心靈滿足、以至健康更重要!
但坦白說:有點錢(或者應該說Being Financially Indepentant) 的確容許你有更多選擇。

對我來說心靈上的富有遠比物質上的富有重要,但做人畢竟也要向現實低頭,衣食住行全都是錢;再說,追求理想也其實也要用錢,我每月學聲樂的費用已佔了我收入的四份一,沒有錢怎辦?

腦袋突然湧起壞念頭,最近碰見的中學老師對我說,無論是拍拖甚至結了婚也好,現代女性最重要是Being Financially Independant,其一我想都是為了我好,但也未尚不是出自男性可以減輕他們的負擔/包袱的心態。但如文章所說,有點錢容我有更多選擇,到時我也未必會選擇和男人一起,或一定會找個條件比我更好的。怪不得現今離婚率這麼高,還有這麼多男人北上討老婆,因為香港的女性太自立,也太叻了。我覺得,Being Financially Independant是重要,但最重要還是Being Mentally Independant。


還真是要多閱讀。

25.1.06

大悲

記得中學年代讀李白的《將進酒》,痛哭了一個晚上.感覺到李白的狂和瀟灑不是真心,相反地他寫得自己愈狂放豪情,他內心的悲和痛愈加強烈.

爸爸出了自己的畫集,見他寫的幾行字:

飢來吃飯
困來即眠
閑來多讀書

眼見

一切聲色事物
過而不留
道而不濟

隨緣自在

還以為爸爸現在生活多從容.前天媽媽和我談話才說,他教畫太辛苦也佔去他大部份時間,連畫畫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太累可以怎樣?只好困來即眠.

他的隨緣自在,某程度上也只是無可奈何之下之言.

因為大悲,才會大喜.唯獨他才會明白電影中那些大俠仰天狂笑背後的心情.

是時候要做一個好女兒,多賺點錢給家.

14.1.06

女人這動物

在寫下去之前,首先我要表明立場,我不是Lesbian,至少在我寫這篇文章的一刻及以前,以後我不知,世界和我自己都存在太多可能性.

身為女人的我(相信身體和心靈都是),有時看見其他女人,也忍不住讚嘆造物主的偉大,如何可以創造出一種這麼多變而又富吸引力的雌性動物.尤其是在Bar或的士高這些地方見到的女性更加令人賞心悅目,燕瘦環肥,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現今女性比以前開放,不再吝嗇展示自己美好的身材,再加上一點點酒精,令她們的眼神有點蕩漾又帶點迷茫,真的美不勝收.有時約會自己的女性朋友,每次見她們的化妝衣著打扮都很不同,往往帶給我驚喜,自問我是學不了.我不禁想,女人真是有趣的動物,不比男人,來來去去都是一個樣子.

有某些女性,也許只純粹是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但真的會令我有一刻心動.

為何天要對男人這麼好?

12.1.06

渡海小輪的名字

現在差不多每天都會坐天星小輪返工和放工,無意之中給我發現了一樣有趣的東西,原來每一艘船都有自己的中英文名字,而全部船的名字都以星及Star來命名.

至今我坐過而又記得名字的船有:

Meridian Star 午星
Solar Star 日星
Day Star 晨星
Silver Star 銀星
Golden Star 金星
Morning Star 曦星
Celestial Star ?星(忘了記下中文名字)


似乎有點無聊,但這個小小的發現令我每次在碼頭等船時都有所期待:

不知道今次我坐的會是那一艘船呢?

Unbearable Beauty


是我家裏插的那株白合花。

它的美不是那種淡淡的、讓人回味無窮,想一看再看的美。

它的美又算不上是俗不可耐的艷麗,但就是美得讓我透不過氣,欠缺了一點點讓人瘕想的空間。望着它,簡直感覺到它在對我招搖賣弄:「看我多美!」

它是很美,但未免美得太霸道,甚至令我有點厭煩.

想不到,美也會令我生厭.是我心胸太脥窄了吧!

10.1.06

男人和女人,你們也太自大!

公司English Editor的Clip Board上釘了一段有趣的文字(為怕侵犯版權,我將其中一些內容變成中文,原本的文字全是英文,也希望她不介意):

一位英文教授寫了文字 ”A woman with her man is nothing.” 在黑板上,並叫他的學生加入正確的標點符號.

所有堂上的男生都寫 ”A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所有堂上的女生都寫 ”A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原文其實只是想讓人知道,標點符號的力量.令我覺得有趣的是,為何男人和女人之間,很多時也會陷入這種對立的關係當中?說穿了,世界上並沒有誰沒有了誰便活不成,男女關係也是如此.何必執着男人對女人較重要還是女人對男人較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世上這麼多男人或女人之中,在當下這一刻,對方選擇和他/她一起的人是你.

這是兩人的幸運,也叫緣份.

8.1.06

《美女與野獸》與性

《美女與野獸》,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故事內容和意義相信人人都知道.但有一天在公司開會時,有同事解剖故事背後其實還有另一層含義──少女對性的醒覺

故事中的野獸其實象徵性,美女初次接觸野獸時,覺得牠醜惡、恐怖、野蠻,但當美女慢慢地了解野獸之後,發覺野獸醜陋的外表背後原來有善良的一面.這就像是少女對性初時是一無所知,而性對少女來說是一樣醜惡的東西(社會不多不少也對青少年灌輸”性是不好的東西”的觀念);但當少女接觸和了解性這件事之後,便發覺性原來也不是那麼醜惡,甚至是美好的事.

記得好幾年前有一本書《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曾引起不少人注意,原著故事被說為根本是兒童不宜,經過作者抽絲剝繭之後,將故事的深層意義展現出來云云.

那些格林童話的故事不知是被「發現」還是「加進」了另一層意義,就像這個對《美女與野獸》加入”少女對性的醒覺”的角度.記得中學讀中國文學的時候已常常令我冒起很多疑問,那些會考高考雞精書對古人的文學作品往往有令我驚嘆的解剖,那些文字多得兩三頁紙也解釋不完,令我不禁讚嘆古代文人用字的精煉和後人對他們作品的理解力,一兩個字便可表達現時的雞精書要用一兩頁紙來解釋的意義.

至於這些所謂潛在的意義,真的是出自作者本身的意圖,還是只是其他人將其作品的背後意義加以扭曲或加入自己的傳譯?我一直不解.若時光可以倒流,真想挖格林兄弟,李白,屈原等人出來質問一番.

又也許,故事背後真正意義並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以什麼角度去看這些事情;就如以前曾聽過別人說”生命本身並沒有意義,意義是自己去賦予”的道理一樣.但寫故事的人一定會有某些目的,否則故事也太虛無了吧?

或者,若尼采重生,曾被希特拉德國納粹黨扭曲他的學說的他,可以給我一個完美的答案.

*****

記得曾看過一篇關於爸爸的畫的藝術評論文章,文章將他的畫風定名為「太空山水派」;問他對該文章中對他的畫和風格的評論有什麼意見,他只笑而不語.


(圖片取自香港藝術節 網站)

7.1.06

誰可傾訴

說話的確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有時候自己說話會辭不達意,有時候卻會語氣太重.有時候則是講者無心,聽者有意,或是遇着些與自己唔啱Channel的人,講極佢都聽唔明.

要顧慮聽者的感受,就算那是與你相識多年的朋友,甚至是家人.又要有所保留,因不知聽的人心裏想什麼,這一分鐘聽完你的話,下一分鐘便將你才剛講完的說話加以”修飾”再加以發揚光大.說話太坦白太直,會對自己不利;說話假一點,轉一點彎,別人又嫌你太高深莫測.

說話用來溝通,溝通應該是愈講愈通才對,為何很多時候反而會使事情愈講愈差,愈講愈壞?怕是溝通技巧太差了吧?還是各人心懷鬼胎?

以前曾有一段時候想過,不如自己以後不再說話,乾脆用手語甚至是做默劇算了.

現在思想積極了點,有什麼話怕說出來不好,找個毛公仔傾訴好了.起碼我可以暢所欲言.

3.1.06

新年願望

  1. 身邊所有人(當然包括自己)生活都幸福快樂
  2. 要有一顆平常心和冷靜的頭腦去面對一切事情
  3. 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4. 多畫畫,我要開畫展!
  5. 減少浪費時間上網無所事事

其實這樣的願望很簡單,但也不算是很易達成.不過,人總要向積極的方向看.對嗎?

1.1.06

和他上愛情的一課

終於想通,為何當天會和他分手.

是我倆都把對方迫得太緊.

那時我事業前途不明朗,自己又沒有方向;身邊的人都問,我和他已拍了快三年拖,計劃何時結婚?是時候想想大家的將來.幼稚的我一心認為他是可以照顧我的人,我也希望可以成為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生活上種種不如意令我失去安全感,因此開始迫他去想大家的將來.

他,認為是我事業不如意,因此鑽牛角尖,加上他覺得我不夠獨立,太幼稚,若我沒有了他會活不下去,所以大家未是時候談婚論嫁.每當我問他大家的將來,他便迴避我的問題,並不斷迫我去想自己的事業和方向.

我那時心情太亂,又沒有冷靜下來的空間,每當我問他將來他便迴避我,令我覺得他不夠愛我.某一刻,我下了決心,既然他不夠愛我,又認為我沒有了他會活不下去,我便要證明給他看,我即使沒有他也不會活不成.於是.我決定分手.

分手後過了幾個月,生活沒有特別過得好或不好,仍會想起他;仍然是對自己的前途和方向感到迷茫,見到身邊的人工作似乎都不錯,怪責是否自己有問題.

直到前幾天,和一班中學同學聚舊,談談大家前途和方向問題,才發現原來不止我一個人對前途感到迷茫;又發覺現今社會已不同以前,Career Path不是像以前般簡單清晰,目標明確,只要由低做起或一步一步走便會慢慢達到目標,很多人工作多年都仍然是浮浮沈沈.沒有抹煞他的努力,只是他也太幸運,工作薪高,公司又已提供了一個很清晰的Career Path給他,根本不需要他去多想下一步應該要如何走.他只是在他公司供給的溫室裡工作,因此他不會了解我的苦況.
而我,那時則太不冷靜.他那時說得對,我是因工作亂了自己和我們關係的腳步,而我倆的感情並未深到可以談婚論嫁的地步.否則那時候的我不會這樣輕易便放棄這段感情,而他也會多體恤我一點,給我多一點時間讓我重新站起來.

現在當我對這段感情看清一點,希望對這個人再了解多一點的時候,我已失去了他.他已找到一個或許會比我更好,更適合他的人.我知道若問他我們是否有可能再一起,對他和他現在的她會不公平,也覺得自己這樣做會很自私.但我始終忍不住問了他.理性加上負責任的他,對我說這樣會對現在的那個她不公平.他還安慰我說,傷口或許要時間撫平,他只希望無論如何,大家都會快樂地生活下去.

和Sharon談話,他當初會愛上我,是因為我爽朗和樂天的性格,但現在的我失去了這些特質.她說得對,這一年來我確是變了很多.她又說,當我重新振作起來的時候,我才有資格再去向他爭取.

對,我要重新振作,但這次是為了自己,而不是再為了幻想和他將來還可以怎樣怎樣,或是為了任何人.要有一個平常心的自己,才可以去愛別人.

學他說,我也不知道將來會如何.若有緣份的話,某天我們或會再走在一起.若不,也不緊要,至少他也讓我上了人生寶貴和深刻的一課,讓我學懂要如何愛自己和去愛別人.

謝謝他曾經愛過我.祝他幸福,也祝自己幸福.

這是我在二零零五年裡學到最寶貴的東西,雖然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