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13

CROSSOVER的危與機

香港小交響樂團是我很欣賞的一個藝術團體,無論是branding, positioning, marketing, product(也即programme) 與 audience development 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看過小交的小號concerto音樂會,與其他藝團合作如香港芭蕾舞團的《夜夜西門慶》,或 Happy Hour Concert,都很精彩。上周末去了看其一極受歡迎,與麥兜crossover的音樂會《麥兜.感人至深小故事》,卻若有所失。原因不因選曲或演奏,而是這crossover是否得宜的問題,於整場音樂會在我的腦子盤旋,揮之不去。

身為marketer的我,明白知道crossover的原因、目的及利弊,而當中合作要做到相得益彰又能平分秋色,難度其實很高,而再能把crossover帶來的lead轉換成customer就更難。其實小交找麥兜crossover 已不是第一次,之前的沒有看過,但這次的我真的覺得不好,最大原因是我認為這crossover不balance之餘也似乎失了重心。

這音樂會其實是國際綜藝合家歡的其中一個節目;要吸引家長肯花錢帶小朋友入音樂廳聽他們子女通常覺得有趣丶難坐得定的古典音樂,實在不易;以卡通人物麥兜作招徠是明智之舉,在古典音樂演奏以外,加上說故事、影片、流行歌手演唱,甚至在音樂會尾段的道具跟舞蹈,至尾聲麥兜登場等種種元素,無一不想令音樂會更能取悅入場的小觀眾們。

如果能做到古典音樂與故事及影片之間互動融合,這會是一件美事。音樂會上半部是一首樂曲配一個故事。但愈看愈聽愈覺得不對勁。影片畫面與樂曲之間無關係也可以接受,但說故事環節一出,便難以令人集中。有些時候,想聽樂曲因那高聲量的VO太大聲和突出,怎聽都不清楚,又或嘗試去聽故事,樂曲卻又太牽引耳朵。感覺很零碎和失焦。到下半部,才開始把焦點移回音樂上,但以整體來說,個人覺得麥兜蓋過了小交,令小交變成了陪襯品。

若說希望藉著這crossover去吸引小孩子參加音樂會,看現場幾乎座無虛席,我相信是成功的。但若是旨在培養小孩子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和了解,也許在表演時坐在我後面的小孩與母親的對話能帶來一點hints。那小孩問:「我不想聽小提琴,可以只看麥兜嗎?」媽媽答:「不可以,你要聽小提琴。」但,唯有想,路漫長,只要一天家長肯買票,機會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