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14

神聖的國度-梵蒂岡(一):聖彼得廣場及大教堂

第十天:酒店-Ponte San't Angelo 聖天使橋-Citta del Vaticano 梵蒂岡:Piazza S. Pietro 聖彼得廣場-Basilica Papale S. Pietro 聖彼得大教堂-(後續)Musei Vaticani 梵蒂岡美術館及Capella Sistina 西斯汀禮拜堂-酒店

昨天看過男友最想去的羅馬競技場,今天就是去我最期待的梵蒂岡。好幾個我極愛的藝術作品都收藏在這兒:米開蘭基羅的壁畫《創世紀》和《最後審判》、雕塑《聖殤》,拉斐爾的《雅典學院》;還有梵蒂岡士兵穿的,文藝復興時由米開蘭基羅設計,之後一直沿用至今的制服。前天在Trip advisor 中看到其他人在早兩天去梵蒂岡美術館時,排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隊才能入場;不少人建議先網上買票,所以雖然又是要多付手續費(每票4歐),為了省下時間,還是預先買了票。

聖天使橋其實前兩天都有經過,不過都是傍晚時份,未能認真地好好看看它。今天經過的時候天氣很好,但實在太心急想快點到梵蒂岡,加上覺得它與酒店那麼近,反正要再來也不難,便只拍了幾張照片,沒有走到橋上。

再一次經過聖天使堡和聖天使橋。橋上的天使雕像都是貝尼尼的傑作。
天使身上衣服的皺褶處理得很精巧,衫襬被風吹得飄盪但又有點向下墜的感覺,
令天使們仿似剛剛降落在橋上,極富動感。
梵蒂岡外的大街很整潔。
步行了約二十分鐘,就到了梵蒂岡入口前的大街,並遠遠地看到梵蒂岡的入口。跟羅馬市內感覺很不同,大街兩旁有各有一排整齊而又雅致的房子,馬路又整潔,雖然少了維也納的貴氣,但也很富庶的樣子。

去梵蒂岡之前曾有想過,梵蒂岡雖小,到底也是一個國家,會不會需要過海關及入境?原來什麼都不需要!越過了矮矮的鐵欄杆,便由羅馬進入了梵蒂岡的聖彼得廣場。

親身站在聖彼得廣場,覺得它跟我在電影《天使與魔鬼》中看到的,感覺很不同。

站在聖彼得廣場,看不清楚兩旁柱廊的形態。要俯瞰廣場,就必須上聖彼得大教堂的圓拱頂。這圓拱頂就是由我喜歡的米開蘭基羅設計的!順帶一提,米開蘭基羅除了是畫家、雕塑家以外,也是一位建築師。(後來發現他亦是一位詩人;我在羅馬酒店外坐過幾次巴士的站名Vittoria Colonna ,更是他晚年時的戀人的名字呢!)。因在網上購買的門票有指定入場時間,我怕抓不緊時間,決定先入教堂看看,之後再看時間決定上不上圓拱頂。

過了簡單的保安險查跟服裝檢查之後(穿無袖上裝、短裙或褲和帶帽子都不行),就沿着柱廊向教堂進發。米開蘭基羅的《聖殤》就是放在這教堂內。未到教堂,先是看到我也很想看的,梵蒂岡的士兵!看他端端正正地直立在一個古典的通道旁,感覺很超現實,很像回到古時。可惜距離太遠,服裝究竟是如何的,完全看不仔細。

                 
                   遙遙的見到一名士兵站在美麗的走廊旁,
                    彷似回到古代。我很喜歡這張相片呢!
聖彼得大教堂的門廊用色簡單,但感覺很清麗。

再走了一點路,便步入教堂的門廊。一進去,已被它的氣勢震懾。這門廊天花上的浮雕、柱和牆身都只有金和白色,但手工極其精細;門廊兩邊盡頭都有一個大雕塑,就連雕塑後如的窗簾般的從天花瀉下的布,也是雕塑來的!遊人很多,本想拍張雕塑的照片也有點困難,便跟着隊步入教堂。

一步入教堂,右手邊就已是著名的雕塑《聖殤》。這雕塑因樞機主教 Jean de Bilhères 委託而創作,本來是用作樞機主教的紀念墓。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米開蘭基羅在二十四歲時完成這雕塑。《聖殤》沒有我想像般大,加上它被放在遠處,再加上防彈玻璃,實在沒有法子仔細地好好看它。無論如何,它真的美得令人透不過氣。聖母衣服的皺褶、她的表情,耶穌的身體,軟弱無力的倒在聖母的懷抱中(看他向後仰的頭、吊在半空的手和腳),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一個雕塑!

在1972年,《聖殤》曾被一有精神問題的地積學家用地質錘破壞。自此以後,雕塑便被關在防彈玻璃內,只能遠觀。
除了《聖殤》,其實大教堂內的雕塑,件件都巧奪天工。而大教堂本身,設計也是美得不可方物。由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建築師 Donato Bramante 伯拉孟特起草,他死後分別有 Antonio da Sangallo il Giovane、米開蘭基羅、Giacomo della Porta 及 Carlo Maderno 等人在不同時間經手,聖彼得大教堂共花了超過一個世紀才建成,而且是當今世上最大的教堂。

無論是教堂建築本身,又或教堂內的雕塑,都美得不得了,令人目不暇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