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07

只看數字不看質素的中國

這幾個月來,每天坐巴士上下班,總會看到巴士電視上播放一個名為「回歸答問」的短片。短片內容如其名,都是與回歸有關;猶記得在這之前有一類似短片,好像是叫作「神州答問」,兩者都是SELL中國如何如何好。看以下有關該短片的介紹:


節目以短訊形式報導有關中港兩地各式有關回歸的種種資訊,取材方面包括:經濟、文化、民生、社會等消息。而在每則資訊之前亦會加上一條點題式的問題,觀眾只透過每集短短15秒,即可以更深入真切認識這十年間,香港回歸歷程的種種變化,藉以達到國民教育的效果。


HARDSELL不是問題,我也覺得香港人需要國民教育,但有一點令我疑惑的是,無論是經濟、文化、民生、社會等等範疇,所有的答案,都只是用數字/數量去標榜祖國如何進步如何好。這令我想起民革的時候全民大煉鋼,人們為了達成數字目標,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家裡有什麼都給拿去煉鋼,最終煉出來的都是爛銅爛鐵。從那些短片的資料,我只感到這和大煉鋼沒有什麼分別。說每年人均生產總值上升了多少巴仙、公安換新制服要做多少萬套、什麼文化演出又用了幾千萬元......一切只用數字交代。質素呢?沒有相關資料。


也許對才開始掘起的中國來說,最能令他們引以為傲,就是這些數字,可惜也只有這些表面數字;就如那些內地暴發戶一樣,他們關心的和可以用來逞威的,也只是些數字;說遠些,看內地大導演張君和陳君,漸漸也沾染了這些習氣,拍的電影吹噓如何千軍萬馬、又用了多少億投資,衣服佈景極盡華美,我只覺得是矯揉造作用錢堆砌雕琢,卻沒有靈魂;真懷念他們的舊電影。


對!中國是地大物博,一人給你一塊錢也有十三億,那又如何?那只顯示到中國人文化水平低和沒有深度;很多東西不是可以用數字來衝量的,國家政府做事應以人為本出發。只希望有一天能在這些國民教育的片段中看到國家講解用了什麼方法去改善人民生活質素,小孩人人有書讀,沒有勞工被剝削,窮人老人有政府照顧,而不只是一堆冷冰冰的數字時,我就真的可以從心引我的國家為傲。

27.6.07

最新沈迷玩意 - Facebook

最近沈迷愛上一新玩意--Facebook。之前玩friendster己覺得算是不錯,但這facebook簡直是無敵!

愛上它的原因有幾個:
(一)很多朋友都新加入了,大家都熱烘烘地玩,很有趣和熱鬧!
(二)它的介面非常好用,而且十分之Powerful!可以用它來搞派對和邀請人等等,還有很多ad-ons等等.
(三)最愛它的相片分享功能;只要你找到任何有自己樣子的相片,tag了自己之後,無論那張相片是誰上載的,在被tag者個人檔案的相片集中都會顯示該張相片。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那些非自己上載的相片不能分類,於是會有點亂亂的.不得不佩服設計者的精心和頭腦,能最有效地運用資源,亦減少了不同人都上檔同一張相片的問題,從而減少伺服器用作儲存的空間。

朋友們,快快加入我的網絡啦!

25.6.07

我應該和妻子還是愛人一起?

禪修營至今已過了一個多月,但一行禪師的講話我至今仍是念念不忘。

晚上一友人又再對我講起她爸爸的婚外情,我實在沒有辦法也不懂如何幫助她,一直只能默默地聽她訴苦。這令我想起一行禪師在禪修營回答過的一個問題。當日有一位匿名男子發問,問題大概是這樣的:「我是一位已有太太和兒女的丈夫。大約半年多時,我重遇我的初戀情人,那時她不能和我一起,但現在她能和我一起了;我愛我的太太,又愛我的初戀情人,很想和好一起,我應該如何做?」

還記得禪師聽到這個問題之後,仰望了良久,才慢慢回答。禪師的回答的大意是這樣的,他說:

當你遇上了真愛,便會明白,當你能令身邊的人快樂,自己也會快樂。真愛的愛不再單純是個人的而是互相影響的。一個家庭裡面,若父親不開心,母親也會不開心;兒女看見父母受苦,他們也會受苦。

所有念頭(好的壞的)都有它的種子。一段婚姻關係裡面,雙方都要負責任。細心想想,為何你們會讓背叛的種子在你們的婚姻關係裡成長?而你們卻忽略了去灌溉你們愛的種子?若說你和初戀情人這段關係,偷偷摸摸的,這種從背叛和恐懼中建立的關係,再成長下去,也不健康。

最後,禪師建議那人不應再繼續那段不健康的關係,他應該離開他的初戀情人,回到妻子和自己的家庭,好好修補這段婚姻和這個家庭。

******
現在太多人鬧離婚、搞婚外情了,那些人不知是喜歡跟潮流還是現在的人都少了忍耐力了,我則覺得是,他們不尊重婚姻、不愛承擔責任、也不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可能電視和電影結婚場面看得多,對那幾句結婚誓詞只有「很容易說」、「聽到背熟了」的感覺吧!但這可是說簡單,但卻責任遠大的事。

一行禪師說他希望有日成立一個機構,讓想結婚的人修習如何受和相處等等;修習一年後,若他們能畢業才可以結婚。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子!

有時候想想,很多時候當自己做某些事情一段日子之後,便會忘記當初為什麼會想去做,和熱情動力所在。禪修令我漸漸學會嘗試尋這些「根」,將自己的心回歸起點;當然,有時候還是會失敗;不過,至少我學會在做決定之前多想想,不要意氣用事。

不知道現在的小孩子都被批評不愛負責任、自私,是否因為受他們的父母親下的種子所影響?作為父母的,想想你們給你們的小孩什麼樣的身教!

7.6.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三:生與死(補充)

今天晚上上網,竟讓我發現了一網站,內有講座的文字記錄。我寫得不好,細看文字記錄天發覺有很多遺漏;禪師當時是用英文講授,若想知講座的原原本本內容,強烈推薦閱讀該文字記錄,非常“原汁原味”。

HOLISTIC HONG KONG
http://www.holistichongkong.com/current-issue/article-interfaith-thich-nhat-hahn.php

(但該文字記錄似乎並未完整,期待中!)

5.6.07

禪修營的佛法講座三:生與死

禪修營的最後一天,吃過早餐,便到大禮堂參加最後的一節佛法講座。這天很特別,一行禪師要求營中的小孩都留低聽這節課(其他的講座,小孩都會有另外一些特備節目),因為他將與大家講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生與死,而他所說的,是小孩子都會明白的話。

有很多人都很關心,人死後會怎麼樣?禪師說,若我們不了解生是什麼一回事,就不能知道死後又是怎麼的一回事。因此他先要說說什麼是生。

非一非異

從前,有一滴生活在河流的小水點,它看見天上的一片雲很漂亮;它心裡也想,若它能成為那片美麗的雲就好了。小水點於是沿着河流追呀追,一直追隨着那片雲。誰知不久,下了一場大雨,雨點滴滴灑入河流;天空再放晴的時候,小水點追隨的那片雲已消失不見。小水點於是為了這件事傷心不已。

一行禪師說,若小水點能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天上那片美麗的雲,並不是消失不見了,它只是在雨後成為了河流的一部份。而當它能了解雲只是以另外一個方式存在,它便不再需要為那片消失不見的雲而哀傷。

小水點覺察了這一點,不再哀傷;天氣放晴後,大陽的照射令它變成了蒸汽,蒸汽升上天空變成了美麗的雲;小水點這時明白到,原來它自己也是雲。它在天空向下望,見到地上的河流,更笑對河流打個招呼:你好!另外的一個我!

小水點心裡很快樂,享受着這個旅程;它不再執着自己想成為一片雲或是其他東西,因為它知道,無論是天上的雲、地上的河流或是海中的水,都是它的一部份。

禪師說,只要我們抬頭看看天上的雲,細心覺察,就會發現天上的雲和河流的水,還有世上很多東西,都有着雲的本質。下次當你吃冰淇淋的時候,可以對它說:「雲兒呀!我知道你就藏在這冰淇淋裡面!我是知道的。」然後吃掉這片雲。

非來非去

響起一下磬聲,大家都調整呼吸之後,一行禪師從口袋拿了一個火柴盒出來;然後他又從火柴盒中拿了一根火柴出來,並說一般人這個時候看不見火,但當你修行,學習細心靜觀,這時便已覺察到火的存在,因為一切令火可以展現的條件:氧氣、燃料和製造火的工具都已具備;只消用手把火柴往火柴盒的邊緣一擦,火便會展現出來。

禪師對着火柴盒說:「火兒呀!我知道你已存在在這盒子裡面,我現在便將你展現出來!」說罷,他便將把火柴往火柴盒的邊緣一擦,火便在火柴的頂端緩緩地燒着。禈師說,火可以燒很久,只要能使它出現的展現的條件具足,若是缺乏氧氣、燃料任何一方,火便會熄滅。

過了一會,禪師呼的一聲把火吹熄,笑說:我吹這一口氣也是一個條件,只是對火不利的條件,因此它熄滅了。但火是不是就此消失了呢?火並沒有消失,它只是因為沒有具是的條件,不再以火的形象展現,它已化成了一縷輕煙,二氧化碳,還有灰燼。這時一行禪師更道,火兒對他說:「只要一切因緣成就,我便會展現。」還有,若你細心觀察火,這一刻的火和剛剛一刻的火不同;就算它們的樣子很相似,這一秒的氧氣已不是那一秒的氧氣,而這一秒的燃料也已不是那一秒的燃料。因此火無時無刻都在生和滅,生和死互相依存。

非有非無

人們常說生日快樂,但細心想想,是否你誕生的一天就是你從無到有的一天呢?其實當你從誕生來到世界的前十個月,早已在母親的肚子裡生活了十個月;再想,你又是否在那之前便是不存在的、虛無的?其實早在母親受孕之前,你便已在母親和父親的體內存在了很多年。

那麼,究竟我們應把生日訂在什麼時候?究竟是你初來到世界的那一刻?你從母親肚子裡受孕的那一刻?還是更早?禪師打趣說,與其說Happy Birthday,不如說Happy Continuous Day。因你是你父親、母親和列祖列宗的一個延續。

禪師說,有一位他的弟子,想為他安排他的身後事;那弟子希望在禪師圓寂之後,將他的骨灰放在寺廟的壇上,並掛上一個寫有類似「一行禪師在此圓寂」句子的牌子,讓人供奉。禪師說,若我們細心想想,當那天來臨,我是不是死了?不再存在了?

透過深心靜觀,便會覺察到沒有存在,也沒有不存在;存在只是一個意念。生死、同異也都只是意念。當我們不再被這些意念困住,便不需要再為存在不存在而悲;明白了生和死,我們不需要再為死而懼怕,因為世事都是無常,我們會更加珍惜當下活着的每一刻。

禪師望一望所有在場參加講座的人,繼續講那弟子為他安排後事的事情,說他不會死了、不再存在了,因為他明白到,無論是今天在場的所有人,或是所有聽過他的人,都會有他的存在。至於有關那牌子的事,禪師更幽一默,建議應該寫:「這裡面什麼也沒有。」

******
三天的禪修營隨着這個講座完結,想不到本來只是抱着「我想靜一下」的心態參加的我,得到的教導和收獲卻是畢生受用。衷心感謝因緣,讓我遇上一行禪師還有梅村的僧團,令我不再為對生命迷茫。

還有很多禪修營其間的一行禪師還有僧團的教導未有寫下,相信要幾段後補文章才寫得完。唉呀!

******
有關這次講座的主題生與死,其實都已包含在一行禪師著的《你可以不怕死》,有心人可買本看看,好比聽他的一席話。

4.6.07

不殺生

尤記得禪修營的其中一個晚上的分組討論中,其中一位組員問我組的法師:你們僧侶說不殺生,但植物也有生命,那不也算是殺生嗎?還有當我們走路,有很多時候都會在不知情之下踩死一些小昆蟲,那修行「不殺生」根本可說是不可能的事。那怎麼辦?


先不寫那時法師的回答,我在蘋果日報星期六的副刊看到區樂民寫的專欄文章,可透露一二。


一個和尚因病入院,住院期間,染上了疥瘡,那是皮膚的寄生蟲,患者痕癢難當,整夜不能熟睡。


「這個病是可治癒的,」我蠻有信心地對和尚說:「除了臉部,全身塗一次藥水,過一星期多塗一次,並以高溫處理衣物,便可殺掉那些可惡的寄生蟲 。」「殺掉寄生蟲?」和尚有點遲疑。


我想起佛家最反對殺生,但現實是若不殺掉寄生蟲,疾病不可能治癒。「如果不醫治,有甚麼結果?」和尚滿懷慈悲心。「你不會因此死亡,」我如實道:「但會一直痕癢下去,並且把病傳給他人。」「如果我獨居深山,」和尚又問:「就不會傳染別人了,對嗎?」「對,」我點頭說:「但你就不能向人宣揚佛法,普渡眾生。那不是更大的損失嗎?」


最後,和尚誠心誦經,接受治療。生命中總有取捨,不能每次都兩全其美。


「取捨」兩字,正是那時法師回答的重心所在。守五戒中不殺生的精神,其實是想人們能夠對其他生物受苦有敏悅的察覺,並盡量將受苦減到最少。法師舉例說,他知道P&G這公司不好的地方,但身為僧侶的他,由於沒有多少錢,因價錢便宜,在取捨下,他唯有選擇買P&G出產的牙膏,而不去買那些環保或是Organic的牙膏。


他又說,無論是守不殺生或是處理其他事情,都是關於你如何「選擇」;生命也是一樣,是你自己選擇如何活出你的生命。不要想一步登天,而是容許自己慢慢地進步,當可以作出選擇的時候,懂得去做適當的選擇。